分析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杨诗雨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
摘要:目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实验对象66例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后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分别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研究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较对照组,情绪状态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个性化心理护理
老年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大部分老人发病后都会产生紧张、抑郁等情绪,从而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需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然而常规护理模式在应用中,缺乏个性化,导致护理工作缺乏灵活性以及专业性,不利于患者情绪状态以及疾病的恢复[1]。集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应用中,通过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能使其消除消极心态,能提升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2]。对此,本研究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66例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后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均值(68.34±4.21)岁;干预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60-77岁,均值(68.06±4.27)岁。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由护士根据患者病情指导用药,帮助患者做好四肢功能训练,做好患者的生活指导。
1.2.2个性化心理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主要手段为:
(1)认知干预,认知干预对缓解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消极情感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护理人员需开展一对一的教育,与患者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建立起以患者对脑梗死的认识为基础的教育计划,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依从性,强化患者对疾病控制有关知识的掌握,结合以往成功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案例,从而增加患者恢复信心。
(2)心理支持:在考虑到老年人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况的基础上,护士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由于患者对脑梗死的预后缺乏信心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导致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可通过心理支持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对于存在不良心理状况的患者,护士要做好耐心辅导,帮助患者排除消极情感。比如,在平时的护理中,护士要善于聆听患者的倾诉,通过患者对脑梗死的情绪表现,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要让患者善于倾诉自身痛苦,要考虑患者家人情况,以防止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等方式来控制情绪,比如,在感觉焦虑时,可以带患者晒太阳,吃一些巧克力等。对于有恐惧情绪患者,护士们注重运用正念治疗来克服恐惧情绪,以此来刺激患者对疾病长期效果的美好想象,使患者能逐渐从忧郁中解脱出来。
(3)共情护理:护士可采用一种总结和组织的方式来听取患者的消极情绪,护士能积极地从患者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根据患者的心情改变来进行分析,在换位思考之后,对患者产生消极情绪的成因进行剖析,并运用自己的工作经历给予了信息反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给予心理上的帮助,让患者可以接纳自身的身心状况,从而加强患者对康复的依从性。
1.3指标观察
在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分数最高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情绪状态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定性数据用x2核实,分别以(±s)与(%)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较对照组,情绪状态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由于机体功能下降及运动功能受到限制,患者会产生一种无力和失望的感觉,尤其在病情严重无法自理的情况下,负面情绪会更加明显。老年脑梗死患者由于经济负担,治疗时间长,预后不确定性,都会使患者和家属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引起焦虑和抑郁等情感问题。这种消极的情绪状况,不但会导致患者的疾病进展和生活质量下降,而且还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不良作用,从而导致疾病痊愈延迟,还会导致睡眠障碍、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等更加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3]。所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对于老年人脑梗死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实施必要的心理疗法,使其能够主动地面对自身病情,从而推动其身体和心理的充分恢复,为此近年来个性化心理护理在临床上得到了有效运用[4]。
个性化心理护理就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以满足患者特殊的心理需要,从而达到促进患者身心快速恢复的吗。这种护理方式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尤其重要。老年人脑梗死患者往往由于身体功能受到限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以及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从而陷入焦虑、抑郁等消极的心理状态中。个体化的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和兴趣等进行全面分析,为患者制定一系列的心理护理计划,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针对性[5]。个体化的心理护理也注重家庭成员的参与,利用家庭会谈、教育讲座等方式,加强家人对患者的精神状况的认识和了解,能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支持的家庭氛围,可促进患者心理状态恢复。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情感因素,及时地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治疗,以保证其效果、持久。通过准确地与患者的心理需要相匹配,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使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消极心态得到缓解,从而能为患者的完全恢复打下良好基础[6]。
本次实验结果提示,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较对照组,情绪状态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情绪状态改善,效果突出
综上所述,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圣英,何小芹.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4,37(2):463-465.
[2]周艳丽,李韶银,朱丽娟.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21):206-208+240.
[3]郝丹.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9):146-148.
[4]常丽娟,刘畅,李梦璐.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学,2022,50(7):905-908.
[5]何鋆.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9):1485-1486.
[6]王海丹,丁利,崔鹤.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