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议“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

作者

陈明辉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000

教师是“立教之本”和“兴教之源”1,是教育强国的关键所在,我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正是新时代提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2023 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并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20024 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弘扬教育家精神”和“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重要要求和部署。 2025 年教师节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这是为加快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育人信仰,展现了教育的价值指向和教育者的职业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灵魂所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将自己的教育梦想和追求与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目标相结合,始终不忘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努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教师要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扛在肩上,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才能引导学生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吸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把知识有效地转化和传递给学生,在学生的心中开出信仰的花朵,在行动中结出实践的果实。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育人德行,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遵守自身的道德要求和教师职业的行为准则,是教育家精神的本质特征。《礼记·文王世子》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用“六要”教师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实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以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用道德情操感染学生,真正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育人之术,体现了教育家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对教育家在育人实践的精神要求。育人是需要智慧的,现代学生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个性很强,但自律性不强,不喜欢被说教,但喜欢被认可。教师要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启”的意义,同时还要注重“润”,在润物无声中进行触动心灵的教育,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认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设计和方法上多下功夫,夯实教学基本功,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多元化地实施教学技术,努力把知识讲得有理有据,还要有情有义,在润物细无声中传递知识的能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育人素养,体现了教育者的职业特质,是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的永续动力。庄子曰:“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对教师来说,扎实的学识功底和勤勉的学习态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水平,也能够言传身教地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始终处于学习状态,勤于思考,丰富知识,做好合格的“经师”,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同时还要注重“求是创新”精神的培养,“求是”核心是科学精神和躬行实践,“创新”核心是批判思维和勇于尝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引导学生创新已知,探求未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改革创新的能力。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育人情怀,体现了教育者的情感基调和职业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仁爱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作为教师的重要精神内核,主要表现为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给学生扎实的学术涵养,严爱相济、润己泽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同时也要涵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重要事业,教师要始终以敬畏之心和尽责之力完成这项圣神而光荣的使命。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是教育家精神的育人追求,体现了中国教育者独有的“以天下为己任”血脉传承和“美美与共”的博大胸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20 年1 月来到位于校内的国立西南联大旧址考察调研时强调,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明确新时代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涵养学生“心有大我,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学生,用中华文明启润心智,用革命文化昂扬精神,用先进文化铸魂育人。教师要做党的先进理论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以文化人,以情动人,在学生的心中播撒胸怀天下,吾辈自强的种子。

回望历史,国立西南联大的校歌中“中兴业,须人杰”,旧址石碑上那密密麻麻弃学从戎学生的名字,时刻激励着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血脉传承。立足当下,教育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民族复兴的蓝图已经展开,这赋予了教育者更加重大和紧迫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教育者要以教书育人、培根铸魂为己任,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以己之力,汇流成河,谱写强师报国的华丽篇章。

1 习近平:《习近平书信选集》第1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年,第10 页.

2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