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作业设计的创新路径与实施成效研究

作者

何金成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心小学 527522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双减”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教育生态进入系统性重构的新阶段。该政策明确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强调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回归,尤其对课堂教学质量与课后作业效能提出了更高标准。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认同感与思维品质的关键载体,其作业设计亟须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长期以来,语文作业普遍存在内容碎片化、形式单一化、评价终结化等弊端,导致学生被动应付、学习兴趣低迷,未能充分发挥作业在巩固知识、拓展思维与促进成长中的应有功能。因此,探索符合“双减”精神的语文作业创新设计路径,不仅具有现实紧迫性,更承载着推动学科教学转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唯有从理念更新、结构优化与实施机制完善三个维度协同推进,才能真正实现作业由“量”的削减向“质”的跃升转变,进而构建轻负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态。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路径构建

(一)分层递进式作业体系的建立

针对班级内学生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的显著差异,统一化的作业内容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分层递进式作业体系,是实现因材施教与精准减负的有效策略。该体系依据学生现有水平划分为基础巩固层、能力提升层与发展拓展层三个层级,各层级作业在难度、复杂度与开放性上呈梯度分布。基础层侧重字词识记、句段理解等基本技能训练,适用于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提升层强调阅读鉴赏、写作表达与逻辑梳理,面向中等水平学生;拓展层则鼓励批判性阅读、创意写作与主题探究,为学有余力者提供发展空间。分层并非固定标签,而是动态调整的过程,学生可根据阶段性表现自主选择或在教师指导下流动。例如,在古诗文学习单元中,基础层可完成诗句默写与注释匹配,提升层进行诗意转述与情感分析,拓展层则尝试仿写创作或比较不同诗人风格。这种弹性结构既保证了底线要求,又为个性发展留出空间,有效缓解“吃不饱”与“跟不上”的矛盾。

(二)情境化与实践性任务的深度融入

语文学习的本质是语言在真实语境中的运用。脱离生活经验的抽象练习难以激发深层理解与持久记忆。因此,将作业置于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是提升其吸引力与实效性的关键路径。情境化作业通过模拟现实生活场景或构建虚拟叙事环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用语文知识与技能。例如,围绕“校园文化节”主题,设计撰写邀请函、制作海报文案、主持稿编写等一系列连贯任务,使学生在真实交际目的驱动下练习书面表达与口语沟通。实践性作业则强调动手操作与亲身体验,如开展“家庭方言调查”,记录长辈使用的特色词汇并整理成小报告;或组织“图书漂流计划”,撰写推荐语、阅读日志与交流感悟。此类作业打破了课堂边界,促使学生在观察、访谈、记录、展示等活动中发展信息整合、合作交流与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了语文能力与社会性发展的双向促进。

二、创新作业设计的实施成效与支撑机制

(一)学生语文素养的多维提升表现

经过系统实施创新作业设计策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与综合能力呈现出显著变化。首先,学习态度发生积极转向,多数学生表示更愿意完成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任务,认为作业“有意思”“能学到课本外的东西”。其次,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实质性增强,特别是在写作表达方面,学生作品中出现了更多个性化语言、生动细节与真情实感,减少了模板化套话。再次,阅读理解深度有所提高,面对开放性问题时,能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合理推测与多元解读,展现出初步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此外,合作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也在项目类作业中得以锻炼,学生逐渐学会制定计划、分工协作与自我评估。

(二)教师教学行为与专业成长的联动效应

作业设计的革新倒逼教师重新审视教学全过程。为设计出高质量的任务,教师必须深入研读课标、细读教材、分析学情,并持续收集反馈以调整方案。这一过程促使教师从关注“教什么”转向思考“如何学”,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与前瞻性明显增强。许多教师开始尝试单元整体教学,将作业作为教学链条中的有机环节进行前置规划,而非课后补救措施。教研活动中,关于作业目标设定、任务类型选择与评价标准制定的研讨日益增多,形成了校本化的作业资源库与共享机制。部分学校还建立了“作业公示制”与“作业试做制”,由备课组集体审议作业内容与时长,确保科学合理。

结论

在“双减”政策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作业设计的创新已从应急调整走向系统变革。通过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构建分层递进、情境实践与跨学科融合的多元路径,并辅以科学的实施机制与支持体系,语文作业正逐步摆脱机械重复的窠臼,迈向轻负高质的新样态。这一转型不仅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优化家校关系等方面展现出积极成效。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理论引领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完善作业质量监测与动态优化机制,推动语文作业真正成为滋养儿童语言生命与精神成长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郑关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双减”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5,(08):51-53.

[2]杨丽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与创新实践[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23):43-45.

[3]李霞.“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5,(15):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