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法隧道机械开挖工艺及工程应用研究
王跃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
引言
矿山法作为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的主要工法之一,长期以来依赖钻爆法进行开挖。然而,在城镇地区、邻近既有建(构)筑物或地质条件复杂(如软弱围岩、断层破碎带)的区段,钻爆法产生的强烈振动、噪音和粉尘等负面效应,以及对围岩的剧烈扰动,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为应对这一挑战,将高效、精准、低扰动的机械开挖工艺引入传统矿山法体系,形成了机械化的矿山法施工技术。
1 矿山法隧道机械开挖工艺的核心类型
根据机械参与程度与开挖方式,矿山法隧道机械开挖工艺可分为两大类,不同工艺的适用场景与技术特点差异显著:
1.1 钻爆辅助机械开挖工艺
以“机械钻孔+爆破破碎+机械出碴”为核心流程,适用于硬岩地层(单轴抗压强度 >30MPa ),是当前矿山法隧道硬岩开挖的主流工艺,主要包括:
凿岩台车钻爆工艺:通过液压凿岩台车(多臂台车)实现炮孔精准钻孔,配合毫秒微差爆破技术破碎岩石,再通过装载机、自卸车完成出碴;
潜孔钻机钻爆工艺:适用于大直径炮孔(孔径 >100mm )与深孔爆破(孔深 >5 米),常用于隧道掌子面面积 >100m2 的大型断面开挖。
1.2 全机械开挖工艺
无需爆破,通过机械直接切削、破碎岩石实现开挖,适用于软岩、破碎围岩及对振动敏感的区域(如城市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群),主要包括:盾构机(TBM)开挖工艺:分为硬岩TBM(敞开式、护盾式)与软岩盾构(土压平衡盾构、泥水平衡盾构),实现“开挖-支护-衬砌”一体化作业;铣挖机联合开挖工艺:通过铣挖机(液压铣挖头)直接切削岩石,配合锚杆钻机、喷射机械手完成支护,适用于小断面隧道(断面面积 <50m2 )与局部欠挖处理;悬臂式掘进机(EBZ)开挖工艺:集开挖、出碴、支护于一体,适用于中等硬度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10-30MPa )与破碎围岩,常用于煤矿隧道、公路隧道辅助开挖。
1.3 导台施工
矿山法隧道施工完毕后,在其底部进行导向平台的施工,确保盾构顺利通过。导向平台为高 50cm 的 C30 素混凝土结构,平台上预埋有 2 根P50 钢轨。为确保盾构与平台间接触面积足够,平台断面与隧道中心的夹角设为60∘. 。为确保盾构刀盘可顺利切入端头墙体,导向平台与端头墙间预留 1m 长的间隙,且平台由竖井洞门一直延伸至端头墙体位置。
1.4 铣挖机(MillingExcavator)开挖工艺
铣挖机是一种安装在液压挖掘机臂架上的附属工装,其本质是“挖掘机+ 铣挖头”。工作原理:通过挖掘机的液压系统驱动铣挖头旋转,其上布置的合金截齿对岩土体进行铣削破碎。技术特点:优点:灵活性极高,可快速安装和拆卸,适用于不规则断面、局部修边、隧道扩挖等工况;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同样具备低扰动、高精度的优点。缺点:纯开挖效率低于专用掘进机;更适用于UCS 低于40-50MPa 的软岩、强风化岩及土质围岩。
2 现存核心问题
2.1 特殊地质适配性不足
极硬岩(抗压强度 >150MPa )地层中,TBM 刀具磨损速率加快(日均磨损量 2-3mm ),掘进效率降至 5-8 米/日;岩溶发育地层易出现刀盘卡阻、涌水,需频繁停机处理。
2.2 复合地层适应性不足
复合地层(如“软岩-硬岩”交替分布)中,单一机械工艺难以适配:凿岩台车在软岩段钻孔易塌孔,需额外支护;悬臂式掘进机在硬岩段效率低,导致工艺切换频繁,延误工期——某复合地层隧道因工艺切换,日均进度
减少2 米,工期延误1 个月。
2.3 开挖与支护协同性差
部分项目机械开挖与支护不同步,如凿岩台车爆破后未及时支护,导致围岩暴露时间超8 小时,诱发局部坍塌;悬臂式掘进机虽配备支护设备,但支护速度(4 根锚杆/小时)滞后于开挖速度(8 米/天),形成“开挖快、支护慢”的矛盾。
3 矿山法隧道机械开挖工程应用
3.1 地质适应性分析与设备选型
机械开挖工艺的成功应用首要在于科学选型,核心依据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悬臂式掘进机适用工况:适用于中硬及以下岩层、断面尺寸较大的隧道主洞开挖。尤其在复合地层中优势明显,可灵活切换不同强度的岩层掘进,无需像钻爆法那样频繁改变爆破参数。对于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其低扰动的特性可有效避免塌方。铣挖机适用工况:更适用于软岩、土岩复合地层及全断面土质隧道。在城市隧道浅埋暗挖、下穿重要建筑物、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隧道边角与仰拱修整等场景中,其灵活性无可替代。
3.2 施工工法与工艺流程
机械开挖需与相应的矿山法工法相结合,通常用于台阶法中。开挖作业:遵循“短进尺、强支护”原则。以上半断面先行开挖为例,悬臂式掘进机或铣挖机按设计轮廓进行精细开挖,严格控制超欠挖,尽可能保留原岩。出渣运输:设备开挖下的渣土,通过其后部的输送机或直接由挖掘机铲斗卸至洞内运输车辆(如矿用卡车、皮带机),形成连续的开挖-出渣作业线。支护协同:开挖一循环后(通常为一榀钢架间距),立即进行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随后架设钢拱架、打设锚杆、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形成完整的初期支护体系。机械开挖为及时支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3.3 关键控制技术
超欠挖控制:操作手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需利用机械设备上的激光指向仪或断面扫描系统,实时校准开挖轮廓线,实现信息化、可视化掘进。围岩变形控制:尽管机械开挖扰动小,但仍需加强监控量测。对拱顶沉降、周边收敛等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数据动态调整开挖进尺和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粉尘治理:机械开挖仍会产生粉尘,必须配备有效的喷雾降尘系统或除尘器,保障作业环境健康。
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开挖工艺与传统矿山法的融合,代表了隧道施工技术向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悬臂式掘进机和铣挖机作为核心装备,凭借其低扰动、高精度、高安全性的显著优势,在城市复杂环境、软弱破碎围岩等特殊工况下,有效弥补了钻爆法的不足。实践证明,科学地选择和应用机械开挖工艺,能够显著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控制环境影响,并最终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未来,随着装备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如远程遥控、自动定位截割),机械开挖工艺在矿山法隧道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必将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崔光耀,宋博涵,肖毅,等.北京地铁新机场线超近接上跨既有隧道三维影响分区及应用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23,45(9):1841-1849.
[2]宋博涵,崔光耀,肖毅,等.新建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近接施工加固措施效果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55-64.
[3]唐晓杰,石磊,陈佳玮,等.大跨地铁隧道组合工法穿越断层时的围岩变形控制分析[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39(2):22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