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初中音乐教学的火花碰撞
樊海涛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第三中学校 036900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音乐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民族的历史记忆、生活情感与哲学智慧。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音乐课堂因此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理想平台。面对当下青少年文化认同感薄弱、对传统文化兴趣不足的现状,音乐教育应主动承担起“以乐育人、以文化人”的时代使命,推动传统文化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歌声与旋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体现
1.1 教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嵌入
当前初中音乐教材在编写中更加注重对民族音乐元素的挖掘与呈现。例如七年级教材中选入的《茉莉花》《凤阳花鼓》《康定情歌》等广泛流传的民歌,不仅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还蕴含着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民族色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演唱进入到文化背景的了解,例如介绍“凤阳花鼓”背后的劳动号子渊源、“康定情歌”中的藏汉文化交融,使学生理解音乐不仅仅是声音艺术,更是文化载体。与此同时,《黄河大合唱》《二泉映月》等经典作品也作为传统精神的体现出现在教材中,通过欣赏、分段解析与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体悟音乐中承载的民族情感与时代精神。
1.2 戏曲文化与节日音乐的融合
教材对戏曲文化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例如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京剧选段《梨花颂》《智取威虎山》,帮助他们了解“唱、念、做、打”的艺术形式,以及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分工。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也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此外,教材还引入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音乐,如春节常用的《喜洋洋》《春节序曲》,中秋相关的《月圆花好》等,让学生在传统节日氛围中亲近民族文化,形成文化仪式感。通过歌曲学习、文化背景讲解及艺术实践结合,传统节日不再是“日期”,而成为“音乐文化事件”,深深印刻在学生心中。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融合路径
2.1 多媒体手段提升文化呈现的立体性
传统文化具有抽象性和历史性,直接讲授常常难以唤起学生兴趣。此时,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演奏片段、实景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例如在讲授《赛马》时播放二胡演奏现场,展示其快速弓法和马蹄节奏,让学生感受速度与激情的张力;教学《春江花月夜》时,配以古典水墨动画与古筝伴奏,营造诗意与意境交融的美学氛围。此外,借助PPT展示民族乐器的形制与声音特点,让学生直观认识唢呐、琵琶、笛子、箫等传统乐器的构造与音色差异,有助于建立文化的感性认知基础。
2.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
音乐教学的文化传播不仅靠“听”,更靠“参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主题设计“传统文化主题月”活动。例如在春节期间组织班级民歌对唱比赛,结合地方民俗选曲;清明节引导学生用简谱演唱《思乡曲》,感受祭祖文化的情感表达;中秋节可结合唐诗宋词与配乐吟唱,设计“诗乐融合”活动,让学生创编音乐作品。在日常教学中,也可开展“我为家乡写首歌”活动,引导学生从本地民谣中挖掘文化元素,再进行改编或再创作。通过师生共创、同台演出等方式,学生从文化的“接受者”转变为“传承者”和“再造者”,实现深度参与与深度理解。
三、初中音乐教学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实现
3.1 构建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
音乐的情感特质为文化认同的建立提供了天然土壤。当学生在反复聆听与演唱中,与民族旋律产生情感连接时,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与归属感也随之升腾。例如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的恢弘气势,学生能感受到民族在苦难中奋起的精神力量;通过体验蒙古族《草原上的骑士》与傣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风格差异,学生不仅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有直观感受,也增强了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认知。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比纯粹的知识灌输更具影响力,更易于在学生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3.2 培养审美情趣与综合素养
传统音乐作品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质资源。例如欣赏《十面埋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琵琶的激烈拨奏中感受战争场景的紧张节奏,理解“音乐叙事”的魅力;在赏析《二泉映月》时,则可引导学生关注音色的苍凉与节奏的舒缓,体会阿炳身残志坚的生命精神。这些过程不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判断,还引导他们体悟情感、理解人生,进而提升情商、增强文化素养。此外,在传统音乐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掌握简谱、识音、节奏打击等技能,这种综合训练也促进了其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步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与初中音乐教学的融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内容的扩展,更是教育价值的深化。通过系统地将民族音乐、戏曲元素和节庆文化融入课堂,配合情境创设与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文化认同,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中“活化”。未来的音乐教育应进一步强化文化育人意识,注重以“审美-体验-认同-创新”为路径,让传统文化在代际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生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在音乐的旋律中奏响新时代的文化强音。
参考文献
[1]黄晓洁.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策略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5, (20): 123-125.
[2]牟玲玲. 传统文化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5, (07): 142-144.
[3]毕慧慧. “引传统之水,浇教学之花”——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5, (07): 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