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探索

作者

高玲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雷锋山学校414000

有句话说得好:“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包含了文学、艺术、习俗、思想等很多个方面。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和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传承理念特别契合。现在有些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融入传统文化时,存在表面化、形式单一的问题,这就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文化的内涵。所以,探索怎么把传统文化自然地融入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情境化教学场景,激活传统文化认知

情境就像知识的“孵化器”,学习传统文化尤其需要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才能让它鲜活起来。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构建情境化教学场景,就是要打破课堂和生活的界限,通过还原文化场景、模拟传统活动这些方式,让学生在能看得到、摸得着的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样子。传统文化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感表达紧紧连在一起。《礼记•学记》里说:“故君子之教,喻也。”情境化教学正是用“比喻”这样的方式,把抽象的文化概念变成能感受、能知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去探究,进而理解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围绕“传统节日里的小说元素”给学生设计情境活动。先提前在教室里布置一个“中秋文化角”,在这里面摆上月饼模具、兔儿爷摆件、传统灯笼这些实物,再放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古典乐曲,营造出浓浓的中秋氛围。接着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找找古典小说里和中秋有关的情节,就比如《红楼梦》里黛玉和湘云的中秋联诗。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模拟“中秋诗会”,结合着小说里的场景,创作出来一个具有现代风格的中秋诗句,还可以分享一下诗句里包含的团圆、思念这些情感。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既能深入理解小说里的文化元素,又能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核,让文学学习和文化传承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

二、设计实践性探究任务,深化传统文化理解

传承传统文化是离不开实践体验的,综合性学习的核心也是在“做中学”。设计实践性探究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从课本当中走出来,通过调查、制作、表演这些方式,把传统文化知识变成实际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加深自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强调“行是知之始”。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实践性任务能让学生从“知道”到“懂得”,再到“会用”,通过亲身体验去更好地感受到文化的生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认同并传承文化的精髓。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时,教师可以融入“传统礼仪与现代交往”的探究任务。首先,引导学生分组调查传统礼仪文化,像拜师礼、书信礼仪、待客之道这些,通过查阅《礼记》《朱子家训》这些典籍,整理出传统礼仪的具体形式和里面包含的尊重、谦让这些理念。然后,让学生结合调查结果,设计“现代校园礼仪方案”:一组同学用毛笔写传统书信格式的“毕业赠言”,体会“见字如面”的郑重;二组同学编排“课堂拜师礼”情景剧,把传统拜师礼中的“束脩”变成现代的“请教问题时的礼貌用语”;三组同学制作“传统礼仪与现代交往”对比手抄报,分析传统礼仪在现在的传承和创新。通过这样的实践任务,学生不仅掌握了调查、合作、表达这些语文能力,更在动手过程中理解了传统礼仪“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核心思想。

三、搭建互动式交流平台,拓展传统文化传播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与共享,搭建互动式交流平台,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展示、分享、讨论传统文化学习成果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这个过程加深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互相影响中扩大文化传播的范围。互动交流不仅能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梳理,还能在听别人观点的时候拓宽自己的视野。在综合性学习中,通过多种互动,学生就可以从学习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传播传统文化,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时,教师可以围绕“传统故事中的自强精神”搭建多级交流平台。先在班级里开展“我讲自强不息故事”活动,让学生分享一下《史记》中司马迁发愤著书、《宋史》中岳飞精忠报国这些传统故事,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自强不息”的理解。然后,挑选优秀的故事,组织学生把故事改成漫画或连环画,在校园宣传栏进行展示。最后,鼓励学生带着这些故事走进社区,给低年级小学生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多次互动交流,不仅加深了对“自强不息”这一传统精神的理解,还学会了用不同方式传播文化,真正实现了“在传播中传承”的目的。

总之,把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是简单地增加知识点,而是一场潜移默化的文化浸润。通过情境化场景让学生觉得文化是看得见的,通过实践性任务让学生能够“触摸”文化,通过互动式交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传播文化,这样既能让语文学习更有深度,又能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里扎根。以后,这种实践探索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相信传统文化一定能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培养有文化根基、有语文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金浩林.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体验与弘扬传统文化[J].天津教育,2020(36):126-127.

[2]金浩林.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渗透[J].天津教育,2021(0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