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情境化创设的课堂应用策略

作者

唐雯

苏州工业园区文景实验学校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正式将 “学习任务群” 作为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知识点碎片化的局限,强调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整合运用语文知识与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决定了抽象的任务群设计难以直接激发其学习动力,而情境化创设恰好能搭建起任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在应用学习任务群时,对情境化创设的理解存在偏差,要么情境与任务脱节,仅停留在表面形式,要么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规律,导致情境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基于此,深入探究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情境化创设的课堂应用策略,不仅符合新课标要求,更是解决当前教学困境、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情境化创设对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重要价值

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情境化创设并非单纯的教学点缀,而是推动教学目标落地、提升教学实效的核心支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从学生学习动力层面来看,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枯燥的任务指令易让其产生畏难情绪,而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能将抽象的语文任务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任务完成过程中,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从语文学习本质来看,语文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习任务群强调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情境化创设正是模拟真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价值、掌握语言运用的方法,实现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避免语文学习与生活脱节的问题[1]。此外,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而言,情境化创设能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平台,在完成情境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得到综合锻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后续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情境化创设的核心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情境化创设需紧密围绕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确保情境服务于任务完成与目标达成,避免情境与目标脱节的形式化问题。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创设若脱离目标,即便设计得再新颖,也无法实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在创设情境前,教师需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明确具体任务群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养目标,确保情境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为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二)生活关联原则

情境化创设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搭建起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桥梁,增强学生对情境的认同感与代入感。小学生对熟悉的生活场景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基于生活经验创设的情境,能让学生快速融入其中,降低理解任务的难度,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语文学习的实用价值。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与认知特点,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挖掘情境素材,避免选用超出学生认知范围、与生活脱节的内容。

三、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情境化创设的课堂应用(一)整合多元资源,丰富情境内容维度

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情境化创设的课堂应用中,整合多元资源是丰富情境内容、提升情境质量的关键略。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并非局限于教材,生活中的自然景观、社会现象、文化活动,以及多媒体中的图片、音频、视频等,都可成为情境创设的优质资源。教师需具备资源整合意识,打破教材的局限,从多渠道挖掘与任务群主题相符的资源,将其有机融入情境设计中,让情境更具层次性与丰富性。例如,在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群教学中,若主题为 “四季之美”,教师可整合教材中的写景散文、课外的四季古诗、现实中的四季图片与视频、学生生活中的四季体验等资源,创设 “四季美景分享会” 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资源支撑下,更全面地感受四季之美,进而开展创意表达。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教师需注重资源的筛选与优化,确保资源与任务群目标、学生认知水平相契合,避免资源过多过杂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二)设计互动环节,激活情境参与氛围

设计互动环节是激活情境参与氛围、促进学生深度投入任务群学习的重要课堂应用策略。情境若缺乏互动,易成为教师单向展示的 “独角戏”,无法充分发挥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在情境化创设中,教师需结合任务群要求与学生特点,设计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思想、合作探究、完成任务,真正成为情境的参与者与主导者。互动环节的设计可从多个维度展开,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师生互动方面,教师可在情境中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表达;生生互动方面,可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讨论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与行为动机,再进行小组汇报与互评,在合作与交流中深化对书籍内容的理解[2]。同时,教师需及时对互动过程进行引导与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达,对学生的精彩观点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营造轻松、活跃、积极的互动氛围。

(三)跟进评价反馈,完善情境教学闭环

在情境化教学过程中,仅注重情境设计与任务实施,而忽视评价反馈,易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及时监测,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影响后续教学的优化与改进。因此,教师需建立与情境化教学相匹配的评价反馈机制,对学生在情境中的参与情况、任务完成质量、语文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全面、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形成“设计—实施—评价—改进”的教学闭环。评价内容应兼顾过程与结果,过程性评价可关注学生在情境中的参与态度、互动表现、合作能力等。评价方式需多样化,除教师评价外,可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评价反馈需及时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在情境教学结束后,尽快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明确指出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教师需根据评价反馈结果,反思情境化创设中存在的不足,并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与优化,不断完善情境化创设策略,提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整体质量,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化创设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贴合语文学习本质、助力核心素养培养。未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教育理念的更新,情境化创设将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培养具有扎实语文能力与深厚文化素养的学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解与实践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05):63-69.

[2]吴忠豪.论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创设[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0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