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路径探索

作者

王家明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芙蓉初级中学

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相对被动接受的状态。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围绕具体项目任务展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例如开展“家乡文化探寻”项目,学生需要亲自去搜集资料、采访调查等,这种主动参与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习变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后形成成果,还要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期间不断交流探讨,这一系列过程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提升语文实践应用能力

项目式学习强调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情境中,如在“校园文学刊物创办”项目里,学生要运用写作、编辑、排版等语文知识来完成刊物的制作,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强化语文实践应用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路径(一)深入解读语文教材,系统提炼项目主题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系统提炼项目主题是首要且关键的步骤,教师只有能提炼主题思想,引领项目学习活动的系统贯彻落实。具体分析,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 项目主题的确立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直接影响着学 实践 效提炼主题,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找出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连的、具有探究价 问题或话题,同时在提炼综合性学习主题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知识,确保其在项目化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为学生学习和探究做出合理化指导。

从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共三个主题,依次是“天下国家”、“孝亲敬老”、“我的语文生活”。《天下国家》设置了“激发心志:爱国人物故事会”、“陶冶心灵:爱国诗朗诵会”、“启发心智:爱国名言展览会”三项活动。在“激发心志”活动中,教材安排学生搜集耳熟能详的爱国故事,让学生在爱国故事中理解“天下国家”的内涵,理解关心国家发展、热爱祖国历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等都是家国情怀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结合课内外学习及课外阅读积累的情况,选择熟悉的历史人物,搜集他们的爱国事迹;其次,从典型人物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适当的处理,并在小组中分享他们的感受;然后,在班级举行“数风流人物——伟人名人爱国故事会”。在“陶冶心灵”环节,教材从古往今来人们熟知的屈原、杜甫、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诗人的爱国诗词入手,让学生感受高尚的爱国情怀。在“启发心智”环节,教材附“爱国名言小窗口”,让学生从名人名言中理解“爱国”主题。教材中,设置了分组合作、分类搜集、整理爱国名言等任务,举行阅读、讨论会,办黑板报、手抄报等各种形式进行展示。 教材对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步骤都做了说明,有利于学生开展活动。

《孝亲敬老》活动安排了“征集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分享体会与感受”三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并敬爱老人的品质。第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参考文中的材料“孝亲敬老活动月”计划,积极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交流,形成本组或者本班的活动计划。第二个环节“分工合作,组织活动”,教材中“孝亲敬老月”海报为学生制作海报提供了范例,学生可发挥聪明才智,制作各具特色的活动宣传。第三个环节“分享体会与感受”中,学生参与了为期一月的孝亲敬老行动,对“孝亲敬老”有切身体会,通过交流和分享可以形成新的理解和认识;“资料夹”中关于“孝”的名言与“网络漫画”的内容,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为学生写作奠定感情基调。

《我的语文生活》安排三个任务: “正眼看招牌”、“我来写广告词”和“寻找‘最美对联’”。在“正眼看招牌”中,教材设置了“调查访问”“整理交流”两项活动,“调查访问”其主要内容是学生分小组选择街道,记录下所有商店招牌,并留意错别字;还包括对招牌进行分类,分析招牌的语言特点,选择创意招牌并进行交流评价等。第二个环节“我来写广告词”,教材设置了搜集记录不同媒体的广告词、并进行语言效果分析。第三个环节,主要包括分小组查找资料,了解对联知识,收集对联,分类整理,分享交流,选择最美的对联等活动。教材附有“名联欣赏”,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强了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结合学生思维成长,合理设定项目目标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指导中,教师对于项目目标设定应具体、明确,既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知识层面,目标应涵盖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等方面;在技能层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思维能力。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应借助项目学习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样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合理设定项目目标,就能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实践中全面发展,促进语文教学高效化开展和全面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综合效能。

例如,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实践活动中,从项目化学习视角,教师应对项目学习目标进行细化分析。在解析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从引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可以从不同视角对项目目标进行细化,如“使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基本功能和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帮助学生理解互联网对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信息检索、筛选和整合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互联网,并学会识别和防范网络风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网络规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理性看待互联网信息,不盲目相信和传播”。如此,初中语文教师准确定位项目学习目标,促进各项项目学习活动的实施,就能增强综合性学习实践指导成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学习探究能力。

(三)注重任务合理安排,细化项目实践活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对项目任务进行解构,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项目的建构是相当困难的,教学内容的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 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保证项目的前期准备、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完成后的 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中,教师要对教材的知识进行细致的整合,并在总结 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展,做好课前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出高质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并将其与项目教学相结合。

例如,在开展名著阅读项目综合实践活动时,阅读理解难度较低的书籍,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归纳、思辨理解以及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因此针对此类书籍可以设计阅读卡项目任务。如,在开展《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人物名片卡”的制作,主要涉及姓名、主要故事、个性特征、原文描写等内容。学生在完成类似阅读卡的项目任务中,深入思考总结自己的阅读,高质量完成阅读任务。在开展难度较大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分阶段的项目化任务。例如,在开展《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项目任务:首先,制作涵盖姓名、别名、外貌、性格、爱好、社会关系等在内的任务名片;其次,以小说人物关系为切入点绘制思维导图,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降低理解难度。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项目式活动的设计,要有很高的趣味性,即学生更乐于参加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在进行阅读时,学生会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更多的注意,并对与项目活动有关的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进而对所读材料进行有效地归纳、提炼,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如设计趣味盎然的课本话剧演出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及故事,编制课本剧。学生会以原著为参考进行剧本创作,确定表演的服装道具等,深入了解相关历史知识。如此一来就实现了阅读的有效拓展,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训练。

再例如,在“大语文”教育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语文教学早已不再局限于教室的四壁之内。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果实累”的特点,可以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开展“自然园里寻诗画”项目化学习实践活动,让语文知识在真实场景中“活”起来。首先,设计驱动性问题“如何用诗与画制作成书签展现自然里一株植物的立夏之美?”这一问题连接了语文核心素养与现实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植物认知走向文化表达与艺术创造。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品耕探秘——自然观察家。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单深入校园、田间,开展结构化观察,用“五感法”描述各种植物的触感与味觉体验。发现蚯蚓松土、蜜蜂授粉等动植物共生现象。阶段二:诗海寻踪——文化解码者。各小组针对选定植物开展古诗文探究,搜集如“百合香中卧”(王质)、“桑柘影斜春社散”(张演)等 30 余首相关诗词;分析“葵藿倾太阳”中向日葵的忠贞意象,探讨“玫瑰羞死”(白居易)的拟人手法。阶段三:丹青绘物——艺术表现者。发挥学生多元智能优势,采用工笔白描表现百合花瓣纹理,水彩渲染展现玫瑰花色的渐变层次等。阶段四:翰墨题词——诗意创作者。将诗画作品与植物元素结合,制作成精美的主题书签,如:学生在裁剪的铅画纸上绘制植物简笔画(如黄瓜藤、桑叶)与题写相关的诗句(如“青青园中葵”)。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实现学生长足发展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障项目式综合实践学习效果的关键。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内容既要关注项目成果,如调查报告、文学作品等,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涵盖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创新等方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季美景”的综合性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设置“选校园一景,描学校芳华”的项目任务。该单元中的《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等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为学生撰写项目任务提供了借鉴,如描写景 表达情感的方式。各小组完成作品后进行班级展示,派代表介绍,分享写作心得。同时,教师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提升了语文写作能力,还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为初中语文教学增添了活力与色彩。

三、结语

总之,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关键的运用价值。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以上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致,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将项目式学习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能够为学生供给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探索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技能,这样便可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向更高效能、更优质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云梅.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5,(24):43-45.

[2]李玉鑫.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块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5

[3]杨素丹.项目式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块中的应用研究[D] Γ* 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

[4]陈爽.项目式学习(PBL)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

[5] 程海霞. 信息化视域下部编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系构建与思考[J]. 中国新通信,2024,26(11):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