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刘李杰
皖江工学院 安徽省马鞍山市
引言:
在工业 4.0 与中国制造 2025 战略的推动下,机械工程作为制造业的基础领域,正面临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的转型挑战。传统机械工程依赖人工经验,存在设计周期长、制造精度低、运维响应慢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高效、精准、低成本生产的需求。智能化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可打破传统机械工程的技术瓶颈,实现设计、制造、运维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级。因此,深入研究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明确其应用逻辑与发展方向,对推动机械工程领域技术革新、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智能化技术对机械工程的核心价
1.1 提升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传统机械工程生产中,设备调度、工序衔接依赖人工规划,易出现设备闲置、物料浪费等问题。智能化技术通过物联网实时采集生产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排程,实现设备、物料、人力的动态匹配;同时,智能算法可精准控制加工参数,减少加工余量与能源消耗,使生产资源利用率提升20%-30% ,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1.2 提高产品精度与质量稳定性
机械产品的精度直接决定其性能,传统制造依赖人工操作与经验判断,精度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智能化技术通过机器视觉检测、激光测量等智能感知技术,可实现加工过程的实时精度监测,误差控制在微米级;此外,人工智能算法能分析历史生产数据,识别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前调整生产参数,使产品合格率稳定在 99% 以上,大幅提升质量可靠性。
1.3 推动运维模式向预测性转型
传统机械设备运维采用“故障后维修”或“定期维修”模式,存在过度维修或突发故障停产的风险。智能化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如温度、振动、噪声),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设备健康评估模型,可提前预测设备故障风险,实现“预测性维修”;同时,远程监控技术能实现设备运维的异地诊断与指导,减少运维响应时间,降低设备停机损失。
二、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方向
2.1 智能化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是产品研发的核心环节,智能化技术可缩短设计周期、提升设计合理性。一方面,参数化智能设计软件(如基于 CAD 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设计平台)能根据设计需求自动生成多种方案,结合拓扑优化算法优化零部件结构,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材料用量,实现“轻量化设计”;另一方面,虚拟仿真技术可构建产品三维仿真模型,模拟产品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如力学性能、运动精度),提前发现设计缺陷,避免物理样机反复试制,使设计周期缩短 30%-50% 。
2.2 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是产品落地的关键环节,智能化技术可实现制造过程的精准化、自动化与柔性化。在加工环节,智能数控机床结合数控系统与人工智能算法,能自动识别工件材质与加工需求,动态调整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参数,避免加工误差累积;在装配环节,机器人视觉引导技术可实现零部件的精准定位与自动装配,替代人工完成高强度、高精度装配任务;在生产管理环节,制造执行系统(MES)结合大数据技术,能实时监控生产进度、设备状态与质量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管理,同时支持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快速切换,满足柔性生产需求。
2.3 智能化技术在机械运维中的应用
机械运维是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智能化技术可实现运维的精准化与高效化。首先,设备状态监测技术通过部署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感知设备,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传输至云端平台进行存储与分析;其次,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对运行数据进行处理,构建设备故障诊断模型,可识别轴承磨损、齿轮断裂等常见故障,诊断准确率达 95% 以上;最后,基于故障诊断结果,智能运维系统能自动生成维修计划,推荐维修部件与维修方案,并联动供应链系统提前调配备件,实现运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减少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
三、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工程应用中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3.1 当前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技术融合度不足,部分企业仅实现单一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如单独引入智能机床),未形成设计、制造、运维的数据流闭环,导致智能化效果难以充分发挥;二是专业人才短缺,机械工程领域既懂传统机械技术、又掌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制约技术落地与系统运维;三是成本投入较高,智能化设备(如智能传感器、工业机器人)与系统部署需要大量前期投资,中小机械企业难以承担,导致技术应用存在“大企业领跑、中小企业滞后”的不均衡现象。
3.2 推动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需从技术、人才、政策三方面协同发力。在技术层面,应加强跨领域技术融合研发,开发适配机械工程场景的一体化智能系统(如设计-制造-运维数据互通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在人才层面,高校需优化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课程,同时企业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技术团队;在政策层面,政府可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中小机械企业智能化改造,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降低企业智能化转型成本,推动全行业智能化水平提升。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得出以下结论:智能化技术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产品精度与运维可靠性,为机械工程转型提供核心支撑,其应用已覆盖设计、制造、运维全流程,形成从技术赋能到模式革新的完整路径。当前,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工程应用中虽面临技术融合、人才短缺、成本较高等问题,但通过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与政策支持,可有效破解瓶颈。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持续发展,智能化技术将与机械工程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推动机械工程向“无人化、自主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参考文献:
[1]夏端武,薛小凤.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2):206-209.
[2] 唐晓华, 景文治. 人工智能赋能下现代柔性生产与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研究[J]. 软科学,2021,35(8):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