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沉降与后浇带封闭时机研究

作者

高灏楠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00074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沉降是常见问题,尤其高层建筑与裙房连接部位,因荷载差异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开裂甚至破坏。后浇带作为控制差异沉降的重要构造措施,其封闭时机直接影响结构安全与耐久性。过早封闭可能引发后浇带处开裂,过晚封闭则影响整体受力性能与防水效果。因此,研究建筑沉降与后浇带封闭时机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二、建筑沉降成因分析

(一)地质因素

地质条件是影响建筑沉降的关键因素。不同土层的压缩性差异显著,如粘土、软土和填土等高压缩性土壤,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显著沉降。此外,基岩起伏、局部土质不均匀、覆土层厚度差异等,也会导致建筑物基础置于不同承载力的土层上,进而引发不均匀沉降。例如,某工程因地基下卧层软土厚度较大,导致建筑物建成后出现明显倾斜。

(二)勘察因素

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对建筑沉降控制至关重要。勘察单位若不按规定操作,如钻探布孔不准确、孔深不到位,会导致地质报告失真,无法准确反映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实际施工中,部分工程甚至未进行有效地质勘察便盲目施工,为建筑沉降埋下隐患。

(三)设计因素

建筑设计不合理也是引发建筑沉降的重要原因。建筑物长度过长、体型复杂、凹凸转角多、层高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等,均会加剧不均匀沉降。此外,未在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及建筑物整体刚度不足、地基处理不当等设计失误,也会导致建筑沉降问题。例如,某高层建筑因未设置沉降缝,主楼与裙房连接处出现大面积开裂。

(四)施工因素

施工质量对建筑沉降有直接影响。施工排水方案不合理、验槽不认真、对建筑物任意改建扩建等,均会破坏地基稳定性,引发不均匀沉降。此外,墙体砌筑时砂浆强度偏低、灰缝不饱满、拉结筋不按规定设置等,也会降低墙体整体性,加剧沉降危害。

(五)其他因素

大量开采地下水、建筑物使用不当等,也是导致建筑沉降的重要因素。地下水位下降会减小土壤孔隙水压力,加速土体沉降;而建筑物使用过程中随意改变用途、增大荷载或增加振动等,则会破坏墙体结构,导致不均匀沉降。

三、后浇带作用及封闭时机影响因素

(一)后浇带作用

后浇带是为了有效控制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可能产生的裂缝而设置的构造措施。它通过暂时断开结构连接,允许两侧结构独立沉降,待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混凝土,使结构连成整体,从而减少差异沉降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二)封闭时机影响因素

后浇带封闭时机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地质条件、结构形式、施工进度及沉降监测结果等。地质条件复杂、土层压缩性高的地区,建筑沉降过程较长,后浇带封闭时间应相应推迟;而结构形式简单、刚度大的建筑,则可适当提前封闭。此外,施工进度和沉降监测结果也是确定封闭时机的重要依据。通过实时监测建筑沉降数据,可准确判断沉降稳定情况,为封闭时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基于沉降观测数据的后浇带封闭时机决策方法

(一)沉降观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沉降观测是确定后浇带封闭时机的关键环节。通过在建筑物关键位置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测量高度变化,可获取建筑沉降的速度和程度。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参数,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判断建筑沉降是否趋于稳定。

(二)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差异沉降对结构的不利影响较整体沉降更为明显。因此,在确定后浇带封闭时机时,应严格控制差异沉降量。根据工程经验,差异沉降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主楼与裙房间差异沉降量不宜超过

规定值。当实测差异沉降量小于控制标准时,可考虑提前封闭后浇带。

(三)封闭时机决策流程

基于沉降观测数据的后浇带封闭时机决策流程如下:首先,收集并分析沉降观测数据,判断建筑沉降是否趋于稳定;其次,根据设计参数和工程经验,确定差异沉降控制标准;最后,比较实测差异沉降量与控制标准,若实测值小于控制值且沉降速率明显减缓,则可确定为后浇带封闭时机。

五、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一)工程概况

以上海市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为例,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 126659.51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 85913.36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 40746.15 平方米。主楼为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高度 150 米;裙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 33 米。底板后浇带位于主、裙楼交界处附近,周边环境复杂,保护要求高。

(二)沉降观测与数据分析

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建筑物进行了持续沉降观测。观测结果显示,随着施工进度推进,建筑沉降逐渐增大,但沉降速率逐渐减缓。当主楼施工到一定高度时,沉降观测数据显示差异沉降量已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且沉降速率明显降低,表明建筑沉降已趋于稳定。

(三)后浇带封闭时机决策

基于沉降观测数据分析结果,结合工程经验和设计要求,项目部决定提前封闭沉降后浇带。封闭前,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地下室进行整体建模,计算分析大底板沉降变形情况。计算结果显示,提前封闭后浇带在差异沉降和底板内力方面均满足要求。因此,项目部在 2018 年底对沉降后浇带进行了提前封闭。

(四)封闭效果验证

工程结构封顶后,继续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结果显示,主楼与裙房间未发生突变差异沉降及结构开裂现象,印证了提前封闭后浇带的合理性。此外,工程结构已于 2019 年 6 月封顶,目前已接近竣工,施工质量良好。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沉降成因、后浇带作用及封闭时机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了基于沉降观测数据的后浇带封闭时机决策方法。研究表明,科学确定后浇带封闭时机可有效控制建筑差异沉降,保障结构安全。实际工程中,通过实时监测沉降数据并深入分析,可准确判断沉降稳定情况,为封闭时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地质条件、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下后浇带封闭时机的优化方法。同时,结合智能化监测技术,实现沉降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提高封闭时机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还可研究新型后浇带构造措施和材料,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工程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国胜,李军军. 高层主楼与裙房或地 下车库之间的基 础 设 计 [ J]. 建 筑 结 构,2005 (7):3 - 6,11.[2] 王曙光,邸道怀,周圣斌. 中低压缩性地基上设置沉降后浇带的主裙楼沉降及基底反力分布特 征[J]. 岩土力学,2014,35(S2):313 - 318[3] 马娴. 复合地基高层结构沉降及后浇带设置问题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2017(4):71,89[4] 唐阁威,唐际宇,林忠和,等. 大直径无缝钢管独 立支撑在沉降后浇带施工中的应用[ J]. 建筑施 工,2018,40(11):1936 - 1938[5] 刘洋,黄帅,刘鑫,等. 建筑工程地下室顶板后浇 带预封闭施工技术研究[J]. 安徽建筑,20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