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挑战与发展策略
陈信吾
重庆理工大学
在全球“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实现交通领域低碳转型的关键力量,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1]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者,在技术创新、产业规模、市场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
然而,在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美等主要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设置了重重障碍。同时,新型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一些国家以数据安全、国家安全等为由设置的市场准入壁垒不断提高,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剖析,有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全球化。同时,也能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双碳”目标下健康、稳定地发展,并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现状
(1)出口规模
2025 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延续强劲增长态势,累计出口 348 万辆,较 2024 年同期增长 18% ,持续巩固全球汽车出口大国地位。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出口的核心动力,出口量达 142 万辆,同比激增 410% ,较 2024 年同期的 34% 提高了 7 个百分点,彰显新能源汽车对中国汽车出口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2)出口目的地
2025 年 1-6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全球布局呈现显著特征,前10 大出口目的地中,比利时以 143618 辆位居榜首,巴西(116413 辆)、墨西哥(97535 辆)紧随其后,菲律宾(91848 辆)与英国(91612 辆)出口量接近,澳大利亚、泰国等亚洲及大洋洲国家也保持稳定出口规模。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的挑战
(1)贸易壁垒持续升级
欧美等主要市场通过多重政策对中国车企设置限制,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可能导致额外关税或市场准入限制;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要求电池原材料和生产环节满足“北美本地化”标准,导致中国供应链被直接排除在外;巴西计划将电动汽车进口关税从 10% 提升至 350% ,这些举动将大幅增加中国车企的出口成本[2]。此外,部分国家以“数据安全”“国家安全”为由设置隐性壁垒,要求车企本地化存储驾驶数据,这增加了车企的合规成本。
(2)核心技术存在短板
虽然中国车企电池技术领先,但车规级芯片、高精度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高端芯片国产化率不足 30% ,受国际供应链波动影响大;在 800V 高压平台、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高算力芯片等前沿技术领域,与特斯拉、英伟达等企业存在代差;与此同时电池热管理、低温续航等技术在北欧等寒冷地区表现不足,影响市场接受度。
(3)品牌影响力和服务体系薄弱
在欧美高端市场,中国车企身上仍然有“性价比” 标签,高端车型市场份额较低,与特斯拉、保时捷等品牌差距明显;同时品牌文化渗透不足,缺乏对当地消费习惯和价值观的深度融合,营销传播仍以产品参数为主;部分市场对中国汽车存在 “质量质疑” 偏见,需要长期通过口碑积累改变认知。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海外售后网络覆盖率较低,在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部分城市甚至没有品牌授权服务中心,关键零部件补货周期漫长,用户维修需等待较长,导致车辆停摆时间增加。
(4)国际市场竞争白热化
欧洲传统车企正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大众、沃尔沃等凭借本土品牌积淀和技术积累,推出低价电动车型,在欧洲市场与中国品牌展开直接竞争;日韩车企在东南亚市场凭借早年布局的渠道优势,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挤压中国车企市场空间;新兴市场如印度、东南亚国家通过税收优惠、产能合作等方式扶持本土车企,限制进口份额。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发展策略
(1)强化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首先中国车企应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突破电池续航、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瓶颈。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企业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同时,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全球人才资源,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使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领先国际市场。
(2)提升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
国家相关机构应该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从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到整车检测,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通过高质量的产品树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口碑。同时,车企加强品牌建设,制定国际化的品牌营销策略;积极利用国际车展、社交媒体、体育赛事赞助等多种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完善海外售后服务体系
车企应该在海外主要市场建立更多的售后服务网点,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和充足的零部件库存,确保及时响应客户的售后需求;同时加强对当地售后服务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和维修方法;并且提供远程诊断、在线技术支持等服务,方便客户解决问题。
(4)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出台更多鼓励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政策,如出口退税、信贷支持、研发补贴等;同时简化出口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出口成本[3];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策沟通与协调,推动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国际化,为企业出口创造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志.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发展态势探讨[J].商场现代化,2025,(07):99 -101.DOI:10.14013/j.cnki.scxdh.2025.07.010.
[2]李子爱.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贸易壁垒及对策[J].北方经贸,2025,(06):27-31.
[3]原玉雪,刘俊豪.“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营销策略创新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