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背景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创新研究
刘宝慧
云南省地矿测绘院有限公司丽江分公司 云南省丽江市 674100
引言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推行是落实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和完善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不动产登记体系在流程繁冗、部门分割、数据割裂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严重影响了登记效率与权属明晰度。在智慧城市背景下,依托信息技术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系统性重构,不仅可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还能强化城市治理的空间基础支撑。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如何将不动产登记与智慧治理深度融合,推动登记数据、流程、标准、平台的统一,成为制度创新的关键命题。本文将围绕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创新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其在制度架构、技术支撑与治理效能等方面的实现路径。
1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发展基础与现存问题
1.1 登记制度演进过程与整合逻辑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整合始于多部门登记并存的管理格局。过去,土地、房产、林权等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登记,导致权属信息重复、标准不一、数据孤立,不利于统一管理与社会服务。2013 年国务院决定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标志着登记体系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型。该制度确立了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登记职责,并推动登记簿册、数据库、流程和标准的全面融合,奠定了制度整合的制度基础与技术路线,成为智慧城市空间信息治理的关键入口。
1.2 当前登记实践中面临的技术与制度障碍
尽管统一登记制度已基本建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数据对接困难、平台兼容性差、跨部门协同受限等问题。大量历史登记资料尚未数字化,登记系统建设标准不一,造成信息共享效率低下。例如,多个城市的测绘成果与登记系统接口不兼容,导致数据重复录入与错误率高;部分地区仍使用纸质资料作为法律依据,影响了电子化登记的法律效力与使用便利。此外,登记流程中涉及的多部门审批、信息核验及线下操作环节过多,阻碍了流程优化与制度效能提升。
1.3 智慧城市建设对登记制度提出的新要求
智慧城市强调以数据为驱动的城市治理模式,对基础信息的完整性、实时性与可用性提出更高要求。不动产作为城市治理的空间载体,其权属清晰与数据精准是智慧治理的重要前提。智慧城市需要不动产登记数据具备跨部门共享能力、实时更新能力及智能分析能力,这就要求登记制度必须摆脱传统纸质与线下模式,构建统一平台,实现权属、空间、交易等信息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因此,制度创新势在必行,需从顶层制度设计、标准规范、数据治理等方面系统推进。
2 制度创新路径中的核心机制构建
2.1 建立以权属为核心的数据一体化平台
不动产数据的核心在于权属清晰和空间对应关系准确,为此,应以登记簿数据为基础,构建涵盖权属信息、空间图形、交易记录、抵押登记等多维数据的一体化平台。该平台应采用统一数据模型与编码体系,实现不同来源数据的标准化转换,确保数据语义一致性与空间逻辑完整性。平台设计应支持动态更新机制,通过与地籍测绘、市场交易、税务征缴等系统对接,形成实时更新的数据闭环,提升数据服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2.2 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治理机制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运行涉及自然资源、住建、税务、金融、公积金等多个部门,信息孤岛现象长期存在,成为制约登记效率的重要因素。为实现信息联通,应构建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权属与使用规则,推动数据接口标准统一与平台对接互通。在制度层面,可通过建立数据共享责任清单与监管机制,保障数据在合法合规前提下的有效流通。同时,推动协同治理机制建设,实现登记、审批、监管等环节的同步联动,提升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的智能协同水平。
2.3 完善统一标准体系与法治支撑保障
统一的技术标准与制度规范是登记制度创新的基础保障。应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技术规范、编码标准与数据格式要求,统一权属分类、数据项定义与图形表达方式。法律层面应通过修订《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法规,确立电子登记资料的法律效力,完善数据使用权、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配套制度,为不动产登记制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与法律支撑。同时,推动登记责任主体明晰与问责机制健全,确保制度运行稳定与权属确认权威性。
3 面向智慧城市的不动产登记系统优化策略
3.1 构建高效智能的登记服务流程体系
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不动产登记流程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高效、便捷、智能的服务体系。通过整合线上预约、电子材料提交、自动审核、电子签章等功能,压缩登记办理时限,降低人工干预频次。可引入全流程可视化追踪机制,实现办理进度实时查询与节点提醒,增强服务透明度与用户体验。对于高频事项应推动标准化审批模板建设,借助规则引擎实现快速审核与智能比对,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满足城市高频交易环境下的登记需求。
3.2 实施基于区块链与云平台的数据安全策略
不动产登记信息具有高度敏感性,涉及国家土地资产管理与个人财产权保护。为确保数据在跨平台、跨部门传输中的安全性,应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登记信息可信链条,实现数据的可追溯、不可篡改与责任可溯机制。同时,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数据存储与弹性扩展,支持多源数据整合与分布式访问需求。通过构建权限分级、访问审计与加密传输机制,确保登记信息在共享与流通中的安全合规,为智慧城市的数据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3.3 强化人才队伍与技术平台的双重支撑
制度创新的落地离不开专业化技术团队与运维能力的保障。应加强登记管理人员在空间数据管理、信息安全与系统运维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训,建设复合型专业队伍。同时,依托地方政务数据中心或地理信息平台,打造高性能、可扩展的技术基础设施,满足不动产登记系统在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政府部门合作研发登记技术标准与应用模型,加快制度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形成技术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机制。
结语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创新,是推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支撑。面对传统登记模式在信息碎片化、流程冗余与协同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必须以系统性、协同性、智能化的思维推进制度创新。通过构建统一数据平台、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协同机制与提升服务效能,不动产登记制度将实现从基础数据整合向城市治理核心能力的转型。未来应继续加强法治保障、技术支撑与机制创新协同发力,为智慧城市提供更加坚实的不动产治理支柱。
参考文献
[1]林浩,王卓.智慧城市中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路径[J].城市规划学刊,2022,48(3):74-80.
[2]杜颖,刘成.不动产登记制度创新与空间数据整合机制研究[J].测绘科学,2023,48(6):92-97.
[3]钱睿,宋辰.基于智慧治理视角的不动产信息平台建设探析[J].自然资源信息化,2024,39(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