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实践探索
李娜
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 215600
一、引言
小学英语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感与思维的重要途径。但受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英语基础限制,面对有一定篇幅与逻辑的阅读文本,不少学生易陷入 “逐词翻译却抓不住主旨”“知晓情节却理不清逻辑” 的困境,阅读兴趣与效果大打折扣。思维导图以图形化方式呈现知识关联,能将零散的阅读信息整合为有序的认知结构,为破解小学英语阅读难题提供可能。然而,当前小学英语阅读课中,思维导图运用存在 “形式化(仅作为课后总结工具)、单一化(仅用于梳理情节)” 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对理解能力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各阶段的有效运用策略,对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优化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实践路径(一)预读阶段:借助思维导图激活背景知识,铺垫理解基础
预读是阅读的准备环节,核心是激活学生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降低阅读认知负荷。思维导图可通过 “主题关联” 的方式,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和英语知识,搭建与阅读文本的连接桥梁,为后续理解文本内容做好铺垫。教师需围绕阅读主题,设计能引发学生联想的思维导图框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补充相关词汇、经历或认知。
教学教材中《The king's new clothes》阅读课时,预读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先在黑板中央写下 “king”和 “clothes”,然后引导学生思考:“What do you know about kings? What clothes do you like?” 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 “Kings live in castles.”,有的分享 “I like beautiful dresses.”。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 “king” 周围分支补充 “castle”“gold” 等词汇,在 “clothes” 周围分支补充 “dress”“shirt” 等词汇,同时还加入 “story”“funny” 等分支,激发学生对国王穿衣服相关故事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构建,学生们快速回忆起与国王、服装相关的知识,对即将阅读的故事充满期待,为后续理解故事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读中阶段:依托思维导图梳理文本逻辑,深化理解过程
读中是阅读的核心环节,需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脉络结构、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等逻辑。思维导图能以 “分层分类” 的形式,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等)提取并组织起来,清晰呈现文本逻辑,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把握阅读内容,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取关键信息,填充思维导图,实现边读边思。
在教学《What a day!》阅读课时,读中阶段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逻辑。首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找出故事的时间(Sunday)、人物(Liu Tao, Mike, Helen)和主要事件(go to the park, fly kites,have a picnic)。然后,以时间为横轴,人物和事件为纵轴,绘制思维导图的主框架。接着,让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文本,提取每个时间段内的天气变化(sunny→windy→cloudy→rainy)、人物行为细节(Liu
Tao and Mike fly kites high; they eat sandwiches...)等信息,补充到思维导图相应分支下。随着学生不断阅读、提取、填充,文本的逻辑脉络逐渐清晰:从周日天气晴朗,孩子们去公园放风筝、野餐,到后来天气变化,最后冒雨回家。学生们借助思维导图,能清晰看到故事的发展过程,对文本的理解也从模糊变得清晰、有条理。
(三)读后阶段:利用思维导图拓展语言运用,巩固理解成果
读后是阅读的延伸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拓展表达,巩固阅读成果。思维导图可作为 “语言支架”,基于文本内容延伸出相关话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思考与表达,实现从 “输入” 到 “输出” 的转化,进一步强化对文本的理解与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需围绕文本主题,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思维导图拓展框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教学《Holiday fun》阅读课后,读后阶段借助思维导图拓展语言运用。先以文本中描述的假期活 动(went to a farm, picked some oranges, went fishing)为中心,绘制思维导图主分支。然后,引导学生 思考自己的假期经历,在思维导图上补充 “my holiday” 分支,鼓励学生用英语分享自己假期去了 哪里(went to the zoo)、做了什么(saw many animals, took pictures)、感受如何(very happy)等内容。 学生们根据思维导图的支架,积极回忆自己的假期,用所学的英语句式进行表达。有的学生说 “I went to the beach during my holiday. I swam in the sea and played with sand. It was great fun.”,还有的学生分享 “I stayed at home and read some English storybooks. I learned a lot from them.”。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们 不仅巩固了对文本中假期活动相关表达的理解,还能灵活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经历,提升了语言运用 与理解能力。
结语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课 “预读 — 读中 — 读后” 各阶段的有效运用,为学生理解文本搭建了可视化、结构化的支架。预读时激活背景知识,消除阅读畏难情绪;读中梳理文本逻辑,让理解有迹可循;读后拓展语言运用,使理解成果得以巩固与迁移。未来教学中,教师需根据不同阅读文本的特点,灵活调整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避免模式化;同时,关注学生在思维导图构建过程中的思维表现,适时引导,让思维导图真正成为提升学生小学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有力工具,助力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不断进步,享受阅读的乐趣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沈远兰.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研究[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020 年中小学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广西桂林市荔浦市双江镇太和小学;, 2020:210-212.
[2]王丽君.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 [J]. 校园英语, 2020, (26): 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