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大数据驱动下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黄佳灵

福建江夏学院 福建省福州市

引言:

在数字化经济时代,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经营决策、投资者价值判断的核心依据,其质量直接影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发展稳定性。然而,传统会计模式受数据采集范围有限、处理效率低下、分析维度单一等因素制约,难以满足多元化信息需求,信息失真、滞后等问题时有发生。大数据技术凭借海量数据处理、实时分析、多维度挖掘的优势,为突破传统会计瓶颈、提升信息质量提供了新可能。因此,深入研究大数据驱动下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关联

1.1 大数据对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的重塑

大数据技术打破传统会计“事后核算”的局限,实现会计信息处理全流程的优化。在数据采集阶段,可整合企业内外部多源数据,包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市场数据等,突破单一财务数据的局限,拓宽信息来源;在数据处理阶段,借助分布式计算、云计算等技术,提升海量数据的处理速度,缩短信息生成周期,解决传统手工核算或简单系统处理的效率瓶颈;在数据存储阶段,通过云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与便捷调用,同时支持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管理,满足多样化信息存储需求。

1.2 会计信息质量对大数据技术的需求导向

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要求包括准确性、及时性、相关性、可靠性,这些要求反向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方向。准确性要求促使企业引入大数据清洗、校验技术,减少数据录入误差与人为干预;及时性需求推动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的应用,确保会计信息能快速反映企业经营动态;相关性需求则要求大数据技术实现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挖掘信息背后的业务逻辑,为不同决策主体提供个性化信息支持,而这些需求正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优势所在,二者形成相互适配、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信息质量现存问题

2.1 数据整合与标准化程度不足

部分企业在应用大数据时,未能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整合机制。一方面,企业内部各部门数据格式不统一,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数据接口不兼容,导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大数据难以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有效整合,影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外部数据(如行业数据、政策数据)的采集缺乏标准化流程,数据格式杂乱、来源可靠性参差不齐,录入会计系统后易引发信息失真,降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2 大数据技术应用与会计工作适配度低

部分企业存在“技术堆砌”现象,盲目引入大数据工具却未与会计工作实际需求结合。一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会计人员多具备传统财务知识,但对大数据分析工具(如 Python、Hadoop)的操作能力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导致大数据技术沦为“摆设”;二是大数据分析模型与会计核算、监督需求脱节,现有模型多侧重业务数据挖掘,未能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痛点(如异常交易识别、财务风险预警)进行定制化开发,无法有效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风险预警能力。

2.3 数据安全与信息保密机制不完善

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涵盖企业经营机密、客户隐私等敏感数据,而部分企业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存在漏洞。一方面,数据存储环节缺乏加密技术与访问权限控制,易出现数据泄露、篡改等问题,威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数据传输过程中未建立完善的追溯机制,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件,难以快速定位责任主体,无法及时补救,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企业信誉。

三、大数据驱动下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策略

3.1 构建统一的数据整合与标准化体系

企业需从数据源头出发,建立覆盖内外部的统一数据标准与整合机制。首先,制定企业级数据规范,明确财务、业务、市场等各类数据的格式、口径与录入标准,推动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如 ERP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对接,实现数据实时同步,打破数据孤岛;其次,建立外部数据筛选与校验机制,对采集的外部数据进行来源审核、格式转换与质量校验,确保数据可靠性,同时引入数据清洗工具,自动识别并修正重复数据、错误数据,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3.2 推动大数据技术与会计工作的深度融合

一是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如大数据工具操作、会计数据分析课程)与外部人才引进(招聘兼具财务知识与大数据技能的人才),提升会计团队的技术应用能力;二是定制开发会计专属的大数据分析模型,针对会计核算(如自动化记账、智能对账)、监督(如异常交易识别、财务舞弊预警)、决策支持(如成本分析、盈利预测)等核心需求,开发个性化分析模型,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异常资金流,提前预警财务风险,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决策相关性;三是优化会计工作流程,将大数据技术嵌入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审计监督等环节,实现会计工作从“事后核算”向“实时管控”转变,缩短信息生成周期,提升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3.3 完善数据安全与信息保密机制

企业需建立全流程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会计信息安全。在数据存储环节,采用加密存储技术(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对敏感会计数据进行保护,同时设置分级访问权限(如管理员、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不同权限),防止数据越权访问;在数据传输环节,使用安全传输协议(如 SSL/TLS),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同时建立数据操作追溯机制,记录每一次数据访问、修改的操作日志,实现责任可追溯;此外,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审计与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数据安全培训,提升安全意识,从技术与管理双维度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结论:

大数据技术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创新路径,但其应用过程中仍面临数据整合不足、技术适配度低、安全风险等问题。企业需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化体系、推动技术与会计工作深度融合、完善数据安全机制,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环节的优势,全面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相关性与安全性。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迭代与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企业还需持续优化策略,动态调整技术应用与管理机制,让会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决策与市场发展,助力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娟.大数据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财讯,2021(8):21-22

[2]操倩倩,袁芳,钱宇航.大数据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