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下高职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郝琳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
为实现大数据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深度赋能,需搭建 “云 - 端 - 边” 三层联动的技术架构,形成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的闭环。
云端以 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平台为核心,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库。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搭建的富媒体资源库不仅涵盖微课、情景对话视频,还纳入了跨境电商英语虚拟仿真课件(如模拟外贸谈判场景)、行业英语语料库(含物流、会展等领域专业词汇),并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资源动态更新 —— 根据学生学习数据(如某类课件的观看完成率、错题关联知识点),自动补充高频需求内容,例如当发现 80% 学生在 “国际货运单据填写” 模块出错率较高时,系统会新增单据填写步骤拆解动画。
终端聚焦智能教学工具的场景化应用,以科大讯飞 FIF 英语学习系统为代表,该系统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准确率达 98% 以上)实时反馈学生口语表现:不仅标注发音错误(如重音错位、元音不准),还结合语法规则识别句式问题(如商务邮件中的时态误用),并生成个性化纠错方案。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该系统后,学生课余自主学习频次达 3.9 万次,其中 “口语跟读 - 纠错 - 重练” 的闭环学习占比超 60% ,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 “口语练习无反馈” 的痛点。
边缘层则依托课堂交互工具捕捉过程性数据,如智慧黑板、答题器、小组协作平板等,实时采集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举手次数、答题正确率)、小组讨论贡献值(如发言时长、观点创新性)。这些数据通过边缘计算快速处理后,即时反馈给教师 —— 例如当系统显示某小组在 “商务英语合同解读”讨论中参与度低于 50% 时,教师可立即调整分组策略,或补充案例引导,确保教学决策的动态优化。
(二)实施路径:设计 “三阶动态适配” 教学流程
围绕 “课前诊断 - 课中干预 - 课后拓展” 三个阶段,构建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学流程,实现 “以学定教”。
课前以诊断性数据分析定位学生能力短板。教师通过 FIF 系统发布学前测试(含词汇量、语法应用、商务场景理解等模块),系统自动生成学生能力画像 —— 例如某学生词汇量达标但 “跨境电商客服英语” 场景应答准确率仅 45% ,平台便推送针对性预习资源(如客服对话模板微课、常见客户投诉英文应对话术)。
课中以实时数据为依据开展精准干预。教学采用 “分组互动 + 教师调控” 模式,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研学思悟” 环节为例,教师围绕 “外贸询盘回复” 主题组织小组模拟,系统实时抓取各组对话文本,分析语言准确性(如商务礼仪用语使用情况)、沟通效率(如是否精准回应客户需求),并生成小组表现热力图。当发现某小组存在 “回复内容遗漏价格条款” 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可暂停讨论,补充价格谈判英语表达技巧,确保教学难点即时突破。
课后通过个性化拓展巩固学习效果。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则借助 FIF 系统为学生规划 “阶梯式拓展路径”—— 例如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参与 “高职英语技能大赛模拟训练”;商务文书写作薄弱的学生,推送 “外贸函电写作进阶任务包”,实现 “一人一策” 的课后提升。
(三)评价机制:建立 “五维数据化” 立体评估模型
突破传统 “期末笔试 + 出勤” 的单一评价模式,构建 “语言准确度、场景适配度、学习投入度、能力提升度、创新应用度” 五维评估模型,实现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刻画。
语言准确度维度,通过 FIF 系统自动评分(如听力理解正确率、写作语法错误率)和教师人工复核(如口语表达流畅度)结合,确保评价客观;场景适配度聚焦商务场景应用能力,如评估学生在 “国际展会英文推介” 中的表达是否符合行业规范;学习投入度通过大数据统计(如自主学习时长、资源点击量、互动评论数)量化;能力提升度通过前后测对比(如学期初与学期末的商务英语水平测试分差)体现;创新应用度则评估学生将英语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能力(如用英语设计的跨境电商营销方案获奖情况)。
二、实践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主要挑战
数据安全层面,存在学生个人信息(如学号、成绩、学习轨迹)泄露风险,尤其在数据共享(如校企合作中资源互通)时,合规性难以保障;技术适配层面,师生数字素养存在差距 —— -45% 的老教师仅能完成 SPOC 平台的基础操作(如上传课件),缺乏数据分析能力,而部分学生对智能工具的使用仍停留在 “被动接受任务” 阶段;成本层面,优质平台(如 FIF 系统、虚拟仿真资源库)年均投入超 10 万元,中小型高职院校难以承担,导致技术应用 “冷热不均”。
(二)解决对策
数据安全方面,需建立 “技术 + 制度” 双重防护:技术上采用数据脱敏(用随机 ID 替代真实姓名)、加密存储(采用 AES-256 加密算法),并对接学校数据中心的安全监测系统;制度上成立伦理审查小组(由教师、技术人员、法律顾问组成),审核数据采集范围、使用场景,确保符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
成本障碍可通过协同共建破解:一方面推动校企合作,如与跨境电商企业共建 “英语实训平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免费开放部分功能),学校为企业输送具备大数据应用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联合区域内多所高职院共建 “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分摊技术研发与维护成本,目前山东省已有 12所高职院校参与该联盟,单校年均成本降低 60% 。
三、结论
大数据技术推动高职英语教学从 “标准化生产” 转向 “个性化培育”。实践证明,科学应用大数据能提升教学质量。未来需平衡技术与人文,构建人机协同生态,通过制度创新和持续探索,实现个性化教学规模化推广,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本文通过分析最新实践案例,阐述了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后续可在技术融合等方面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严心.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4(02):78-81.
[2]李春燕.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华章,2023,(12):24-26.
[3] 朱丽艳. 基于教 育大数据 的高职英 语教学 策略研究[J]. 黑龙 江教师发 展学院学报,2020,39(12):67-69.
[4]郑航天.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18):254.
[5] 周 亚 婷 . 信 息 化 教 学 视 角 下 高 职 英 语 教 学 策 略 研 究 [J]. 科 技风,2018,(23):35.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82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