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故障自愈技术

作者

叶周彦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海口供电局 海南省海口市 570100

引言:随着电网规模扩大与能源结构多样化,电力系统面临设备故障、线路短路和负载波动等多种挑战。传统人工干预模式响应慢、恢复效率低,难以保障供电连续性和系统稳定性。故障自愈技术结合智能控制、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快速故障定位、自动隔离和负载重构,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新的技术路径。本文基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背景,分析故障自愈技术的核心方法、实现途径及优化策略,为高效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参考。

一、故障自愈技术原理

(一)实时监测与智能诊断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需要实时获取电网状态信息,通过布置传感器、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及智能监测终端,实现电压、电流、频率和负载波动等参数的连续采集。采集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处理,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模式识别和异常诊断,能够在故障初期快速识别线路短路、接地、设备异常等类型,并评估故障可能波及的范围。智能诊断系统能够生成可执行决策建议,指导自动化控制系统执行隔离、重构或负载调整操作,同时为运维人员提供直观的故障定位信息,显著缩短响应时间,提升电网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自适应重构与负载调整

自适应重构技术将电网拓扑重构与负载管理结合,实现故障区域的快速隔离与电力恢复。算法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判断故障位置和影响范围,自动计算最优线路开闭方案,并调整负载分配,保证关键节点和重要负荷供电连续。重构过程能够在毫秒至微秒级完成,快速切换备用线路和隔离故障区域,同时平衡电网整体负荷,避免局部过载[1]。动态负载调整策略还可根据用电需求波动和储能单元状态优化功率分配,提高电网的恢复效率和弹性,为保障大规模供电提供可靠支撑。

(三)多代理系统协同控制

多代理系统将电网各单元、微电网和储能系统视为独立智能代理,通过分布式控制实现局部自治和全局协同。每个代理能在检测到异常或故障时自主决策,例如调整本地负荷、启用储能支撑或切换备用线路。代理之间通过通信网络共享状态信息,形成协同决策机制,实现全网优化调度。MAS 可快速响应突发事件,智能重构电网拓扑结构,协调可再生能源输出,确保关键负荷供电持续性和电网稳定性。系统的自适应能力能够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电力系统自愈技术实现方法

(一)人工智能辅助故障识别

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将历史故障数据与实时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实现故障类型判定和故障点快速定位。通过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系统能够预测可能的故障演化路径,为控制系统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在某地区输电线路中,AI 模型通过分析电流波形和相位变化,提前发现潜在短路隐患,并自动通知调度中心采取隔离措施,成功避免了大规模停电。人工智能辅助的故障识别不仅缩短了响应时间,还提高了识别准确率,使控制系统能快速执行重构或负载调整操作,显著增强电网可靠性。

(二)微电网与储能系统协同

微电网和储能单元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发挥重要作用。微电网能够在隔离故障区域后维持本地负荷供电,储能系统提供短期电能支持,确保关键设施不受影响。在某城市配电网中,储能系统在局部断电时立即释放电力维持医院和数据中心运行,微电网自动调节光伏发电与负荷分配,实现局部平衡[2]。协同运作提升了系统对突发事件的恢复能力,使电网能够在局部故障发生后快速恢复正常供电,保障社会经济活动连续性和电力系统安全性。

(三)5G 与物联网技术融合

5G 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在自愈电网中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指令下发。高带宽、低延迟的 5G 网络连接传感器、开关和终端设备,实现毫秒级监测与控制。例如在某智能配电网试点中,故障传感器通过 5G 网络将数据实时传送至控制中心,系统立即下达开关操作指令隔离故障线路,同时启动备用电源供电。物联网设备的实时监控与远程控制能力,使电网具备快速识别异常和自动恢复的能力,显著提高了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和运行可靠性。

三、故障自愈技术优化与应用

(一)深度学习与大数据分析融合

深度学习算法结合大数据分析能够对电网历史运行数据、设备状态及故障记录进行全面学习与建模,从而预测潜在风险和故障趋势。系统可自动识别关键线路和负荷节点,优化负载调配与电网重构策略,减少人工干预和误判。通过实时分析监测数据,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在故障发生前提出预警,并为控制中心提供多种恢复方案备选。在某智能配电网实验中,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分析潮流数据成功预测一条线路可能出现过载风险,调度系统提前调整负载分配,避免了大面积停电。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结合能够提升自愈决策的精准性和可执行性,同时支持长期运行优化和系统规划,增强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动态负载与拓扑优化

在故障隔离和电网重构过程中,动态负载调整策略可依据负载优先级、供电重要性及线路容量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关键负荷持续供电。电网拓扑结构优化技术能够在故障发生后迅速切换线路,实现快速隔离故障区域并重构供电路径,减少供电中断时间和经济损失。某城市配电网在突发断路事件中通过动态负载调整,保障了医院、通信中心等关键设施稳定运行,同时自动重构低压网络恢复居民供电。负载与拓扑优化结合,使系统能够灵活应对多点故障,降低事故波及范围,提高整体恢复效率,强化电网的应急能力和安全保障。

(三)智能自愈电网构建

智能自愈电网通过集成分布式智能控制、人工智能故障诊断、多代理系统(MAS)协同以及 5G 物联网技术,实现高效自动化管理。系统能够自主发现、分析和隔离故障,并迅速完成电网重构和负载调配,实现快速恢复供电[3]。微电网和储能单元的协同控制进一步增强供电弹性,应对短期大负荷波动和可再生能源接入的不稳定性。某试点自愈电网在局部线路故障时,MAS 自主调度储能单元和备用发电设备,完成负荷重构,保证城区核心区域持续供电。智能自愈电网通过技术集成和优化流程,提升了电网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为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技术支撑。

四、结论

故障自愈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展现出显著价值,通过实时监测、智能诊断和多代理系统协同,实现故障快速识别、定位和隔离。深度学习与大数据分析的融合提高了自愈决策的精准性,动态负载与电网拓扑优化保障关键负荷供电,智能自愈电网构建增强系统弹性与稳定性。技术集成与流程优化不仅缩短了供电恢复时间,也降低了事故波及范围,为现代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推动电网向智能化、自适应化方向发展,满足复杂电力负荷与可再生能源接入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超成,梁舒华,李嘉仪,等. 配电网分布式故障自愈测试技术研究[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3,(08):3- 5+23 .

[2]张文骏,欧阳卫年,李高明,等. 基于物联网和边缘节点计算的配网分布式自愈技术研究[J].电子测试,2023,(05):1-5.

[3]魏承志.基于储能支撑的新型配电网多场景故障快速自愈调控技术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