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道路桥梁施工建设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

李家鑫

湖南建投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引言:市政道路和桥梁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建设涉及材料供应、施工工艺、人员组织及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程规模大、工期紧、施工环境复杂,使得施工管理面临巨大挑战。施工进度滞后、工程质量难以保障以及安全隐患频发,成为影响工程效益和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问题。科学、系统的施工管理技术对于确保工程按期、高质量完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三个核心环节,分析技术要点及管理策略,旨在为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管理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管理的技术要点

(一)施工计划与进度管理

合理的施工计划是保障道路与桥梁工程按期完成的核心手段。施工中需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关键节点及资源分配方案,并结合甘特图、关键路径分析等方法对进度进行科学安排。施工队伍、机械设备与材料的调配应根据工序衔接进行优化,以避免资源闲置或交叉施工冲突[1]。施工计划还应考虑气候、交通流量及环境因素,实施动态调整策略,以提升施工灵活性和应对复杂条件的能力。科学管理施工进度能够降低工期延误风险,并为项目顺利完成提供稳定的保障。

(二)施工质量技术要点

工程质量是道路与桥梁施工的核心要求,需要在材料选择、工艺控制及施工工序中进行全方位管理。道路施工需重点关注路基压实度、沥青摊铺均匀性、混凝土强度及路面平整度,桥梁施工则要确保基础处理、预应力钢筋张拉、支架搭设及混凝土浇筑的准确性。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设计规范及工艺标准,建立系统的质量检测和记录制度。隐蔽工程环节需加强巡检和数据管理,实现工程质量可追溯。科学质量管理能够确保施工成果符合规范要求,保障工程安全和使用寿命。

(三)施工安全技术要点

道路与桥梁施工安全涉及高空作业、机械操作及交通环境等多重风险因素。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高危作业防护设施、人员安全培训及操作规范落实。风险监测系统应能够实时识别潜在隐患,并提供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2]。同时,应制定完整的应急预案及快速响应流程,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置。安全管理贯穿整个施工周期,是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保障工程顺利完成和提升施工效能的关键环节。

二、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

(一)施工进度滞后问题

道路和桥梁施工容易受天气条件、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状态及施工队伍组织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出现进度滞后现象。工期延误会导致施工资源闲置、成本增加,并对后续施工环节产生连锁影响。多工序交叉作业时,任何关键节点的延误都可能影响整体进度,降低施工效率。缺乏科学的进度控制方法和动态调整机制,使施工单位难以及时识别和解决问题。

(二)施工质量管理难度大

施工质量管理面临材料、工艺和隐蔽工程等环节的复杂控制问题。道路施工要求严格控制路基压实、沥青摊铺均匀性、混凝土强度及路面平整度,而桥梁施工需保证结构受力合理、节点精度达标。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人员经验水平存在差异,使得施工标准执行难度加大。隐蔽工程若出现问题,后期修复成本高且操作困难。缺少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实时检测反馈机制,进一步增加了质量监督难度。

(三)施工安全隐患频发

道路和桥梁施工涉及高空作业、重型机械操作及交通干扰等高风险作业环境。施工现场人员操作

不规范、管理措施不到位及应急预案不完善,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安全管理中缺少智能化监测和数据分析工具,难以及时发现潜在危险。频繁的安全隐患会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也可能导致工程停工、施工进度延误及额外经济损失。

三、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技术要点有效管理措施

(一)针对施工进度滞后的有效管理措施

施工单位应建立关键节点预控体系,明确分阶段目标并合理分配施工资源。例如,在桥梁施工中,梁体浇筑、钢筋绑扎及支架搭设分别设立不同阶段节点,每阶段要求工期控制在 15 天以内。施工计划需结合气候、交通状况及材料供应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合理调度。跨专业协同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工序冲突,如土建、钢结构及机电安装在同一工区实施统一调度,每日调度会议汇总各作业进度。施工效能应定期评估,记录每日施工量与计划偏差。某市桥梁项目在采用关键节点监控和资源弹性调度后,梁体浇筑完成周期从原计划 30 天缩短至 18 天,工序衔接顺畅,整体进度提前5 天完成。该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施工滞后问题,提高工程按计划完成的可控性和效率。

(二)针对质量管理难度大的有效管理措施

施工质量管理应从材料控制、工艺执行和隐蔽工程监控入手。例如,路面施工需对每批进场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检测数据记录在数据库中,实验室测试显示样品平均强度为 38 兆帕,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标准严格执行,每天对施工工序进行巡检,隐蔽工程如桥梁支架节点安装和预应力钢筋张拉均进行实时拍照记录。数据闭环管理可将检测记录与施工日志整合,便于问题追溯和整改。某市道路施工项目在使用材料追踪系统后,隐蔽工程返工数量减少至5个,施工质量事故下降明显[3]。该措施能够保证工程各环节符合规范,降低后期维护成本,提高工程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

(三)针对安全隐患频发的有效管理措施

施工安全管理应建立多层次防护体系,高危作业如桥梁高空施工和吊装作业需配备立体防护设施和安全绳索,每日检查设施完好率达到 100。人员行为应通过智能监控系统监管,违规操作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系统每日生成安全行为统计报告。施工现场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救援队伍配置、紧急通道设置及应急物资储备,响应时间目标控制在 3 分钟以内。安全数据治理能够将事故记录、隐患排查和整改措施整合,形成持续改进体系。某城市桥梁项目在应用智能监控结合应急管理模式后,高空作业事故数量从原先每月 3 起下降至 0 起,现场作业安全性显著提升。科学安全管理能够降低施工事故风险,保障人员安全和工程顺利推进。

四、结论

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管理涉及进度、质量与安全三大核心环节。施工进度滞后、质量控制难度大和安全隐患频发,是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关键节点预控、资源弹性调度和跨专业协同管理,以保障施工计划顺利实施;严格执行材料管控、工艺标准和隐蔽工程监控,实现施工质量可追溯;建立立体防护、智能监管和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水平。综合应用这些技术要点和管理策略能够提升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为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提供科学可行的管理模式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侯新琼. 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管理的技术要点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16):121-123.

[2]沈伟. 道路桥梁施工建设管理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17):245-247.

[3]程鹏. 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管理的技术要点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2,(2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