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模式在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邢粤兵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实验室是医院中非常核心的一个场所,其主要作用为疾病诊断、治疗监测以及科研创新,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对临床决策质量以及患者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多个环节,如样本采集、运输、检测等,在此过程中以上任何一个环节疏漏都可能导致各种问题发生,如样本不合格、结果误差,严重时还会引发医疗纠纷[1]。在医学实验室传统管理过程中更加依赖于事后检查,无法系统性的预防各个风险。PDCA 循环模式引起了重视,作为一种有效的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已经在医疗质量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可进一步探讨其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应用效果,为建立精细化以及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以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2024 年1 月开始在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中应用 PDCA 循环模式,选取实施前(对照组)、后(观察组)的实验室样本资料各 2000 份。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医学实验室工作流程以及制度开展工作。
观察组: ① 计划:组建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流程图梳理、头脑风暴等方式对样本中的不合格主要风险点进行积极识别,如样本采集不规范、运输条件失控、检查过程偏差等,针对以上风险制定样本管理标准操作规范,并且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以及责任人加以明确,同时设计风险预警清单,可以对相关关键控制指标进行设定,如样本采集时间、窗运输温度阈值、仪器校准周期等,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如紧急复检流程。 ② 执行:对实验室人员开展培训,通过多种方式使其对样本管理标准操作流程以及风险预警要求有进一步掌握,如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同时对实验室布局加以优化,可以设置温控运输箱存放点、样本接收专用区等,并且开展信息化管理,通过这一方式利用样本条码进行追踪,也能实时监测运输温度,同时针对检测结果做到自动审核。每天需要对样本接收记录以及试剂库存等进行核查,一旦出现偏离预警值的情况应该立刻进行干预。 ③ 检查:每周组织开展质控会议,在此期间对实际数据以及预警指标进行对比,对不合格样本的主要类型进行分析,如凝血标识不清、溶血等,还应该分析具体的发生环节,如采集运输检测等,对根本原因加以追踪,如采血技术不当、运输剧烈震荡等。 ④ 处理:针对高频出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正样本管理标准操作流程,并且对风险预警清单加以更新,针对相关责任人也应该再次进行培训,并且将工作的合规性纳入到最终绩效考核中。针对改进效果,每月汇总 1 次,在下一个循环中有效改进问题。
1.3 观察指标
实验室样本不合格率;管理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6.0 软 据,计量资料表示:(
),t 检验,计数资料表示:11% P<0.05
2 结果
2.1 实验室样本不合格率对比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表 1 实验室样本不合格率对比

2.2 管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2。
表 2 管理质量对比(分)

3 讨论
医学实验室是医疗质量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主要通过样本检测提供准确的数据,能支持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案。实验室管理包含样本生命周期以及质量控制,任何环节的失控都容易导致最终结果偏差[2]。如样本采集不规范会导致溶血或凝血,进而对生化指标检测形成影响。运输温度失控又会引起酶活性丧失,或者出现微生物繁殖的情况。如果检测仪器未定期进行校准,又容易导致输出错误的数值。同时人员操作差异、试剂过期等也是非常常见的风险。针对以上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实验室风险管理,建立全流程的标准化体系,引入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对整个实验室工作进行持续性的监控以及改进,最终实现质量提升的目标。
PDCA 循环模式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将 4 个阶段紧密联合在一起,计划阶段时能对管理目标加以明确,同时对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制定。执行阶段主要根据计划进行具体实施,并且严格落实各项措施。检查阶段能评估执行效果,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识别出来。处理阶段能整改检查问题,并且在相关标准中纳入成功经验,同时在下一个循环中继续解决未解决的问题[3]。通过以上不断的循环往复,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以及提升,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将其应用于医院实验室风险管理中,在计划阶段时能通过流程梳理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识别出样本采集、运输等关键环节中的风险点,通过前瞻性的风险识别方式有利于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并不是被动的等待问题发生再进行解决,从源头上减少了由于流程漏洞或操作疏忽引起的样本不合格情况。在标准化执行方面,执行阶段制定了标准化操作程序与风险预警清单,以上方面将相关管理要求转化为更加具体、可操作的步骤,保证各人员能有据可依,提高操作规范性。建立了统一的操作标准,同时引入信息化系统,能做到样本全流程的追溯以及实时预警,进而避免人为疏漏,有利于各项工作执行效率以及准确性提升。检查过程中通过数据对比与原因分析能对问题发生的具体环节进行快速的定位,处理阶段能对结果开展进一步的分析,并且针对性的修订标准化操作程序,同时对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实验室风险闭环管理,以上方面有效避免了同类问题的重复出现,促使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由于 PDCA 循环特点的体现,使各人员对管理过程中的不足等进行定期分析,并且将相关经验作为长期性的制度规范,有利于管理质量的持续性提升。
所以,PDCA 循环模式用于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中应用能降低实验室样本不合格率,促进管理质量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岳伟涛,王恩元,徐剑坤,等.高校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与管控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3,40(1):191-196.
[2]张晔,黄勇,居晨玉,等.实验室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体系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3,40(9):255-259.
[3]陈晓萍,吴晓鸾,高旋,等.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数据可靠性的风险管理实践及思考[J].中国药学杂志,2024,59(7):646-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