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的创新路径探析

作者

秦显忠

鱼台县图书馆 山东济宁 272300

一、引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地方文献保存与传播的重要机构,在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的兴起提供了数字化、互动化和碎片化传播的新途径,使地方文献推广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的创新策略,为提高推广效率和文化影响力提供参考。

二、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的时代特征

(一)新媒体的多元传播渠道与互动特性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地方文献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渠道,包括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社交媒体及数字图书馆等。这些平台不仅突破了传统纸质文献传播的时空限制,还能够实现信息的即时更新和广泛传播。同时,新媒体具有高度互动性,读者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和二次创作参与到文献内容的传播过程中[1]。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还促使地方文献的价值与信息被更广泛的群体所认知,从而为公共图书馆的推广活动提供了新的传播模式和推广策略。

(二)读者阅读行为的变化

新媒体环境下,读者的阅读行为呈现出碎片化、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特点。受移动终端和社交平台的影响,读者更倾向于短时高频的阅读模式,快速获取信息而非长时间沉浸阅读。数字化阅读工具的普及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地方文献资源,提升了阅读便利性和互动性。这一变化对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内容呈现、传播方式和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读者阅读行为的转变,实现地方文献更高效的推广。

三、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存在的问

(一)数字化加工、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尽管新媒体为地方文献推广提供了广阔平台,但许多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加工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仍存在滞后现象。大量地方文献仍以纸质或未结构化的形式存储,缺乏系统化的数字化整理和数据标准化处理,使得线上资源检索和利用效率低下。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功能单一,缺乏智能推荐、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服务,导致读者难以快速找到所需文献,影响阅读体验和推广效果。

(二)缺乏吸引力和故事化表达

地方文献本身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在新媒体推广中,内容呈现形式缺乏吸引力,缺少故事化表达和视觉化设计,难以抓住年轻读者的注意力。许多推广内容仍停留在传统的文字介绍或简单展示层面,无法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文化兴趣。

(三)推广方式单一,缺乏创新体验

当前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推广中仍以传统讲座、展览或线上图书推荐为主,推广方式单一,缺乏创新体验。例如,线上推广大多依赖静态图文信息,缺乏沉浸式互动、短视频解说或虚拟展馆等新型形式,难以满足读者对多样化、体验化阅读的需求。

(四)复合型推广人才不足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献推广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既懂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掌握新媒体运营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许多公共图书馆在推广队伍建设上存在短板,缺乏熟悉数字化工具、内容策划、视觉设计及互动运营的专业人才[2]。导致推广活动创新不足、策划水平有限,难以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长期推广机制,也制约了地方文献的有效传播与利用。

四、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的创新路径(一)建设数字化平台、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推公共图书馆应将纸质文献、手稿、地方志及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结构化数据库,实信息标准化和可检索化。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可对读者行为、阅读偏好及访问频次进行动态监测,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内容推荐和精准推送。这不仅提高了地方文献的可达性和使用效率,也能够为读者提供定制化阅读服务,使推广更加科学、有效,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

(二)深挖地方文献价值,开展主题化、故事化传播

为了增强地方文献的吸引力,公共图书馆应深挖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围绕特定主题开展故事化传播。例如,可将地方历史事件、民俗文化、名人轶事等内容转化为图文、短视频或微电影,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使读者在轻松、趣味的阅读体验中感受到文献背后的文化底蕴。主题化策划不仅可以突出文献核心价值,还便于形成系列化活动和长期推广机制,提高读者关注度和参与度,从而有效提升地方文献的社会影响力。

(三)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推广

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互动多媒体展厅等技术,将地方文献与历史场景、地理信息和多媒体内容结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式推广。举办线上展览、互动讲座、文献导览和主题活动,使读者不仅通过数字平台获取信息,还能参与到现场互动中,形成深度体验。线上线下的融合推广模式,有助于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增强推广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实现地方文献推广的现代化、智能化和多样化发展。

(四)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进行推广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献资源、活动预告和深度解读文章,实现信息集中传播与读者互动。同时,短视频平台可以将地方文献内容以故事化、趣味化的形式呈现,使读者在短时、高频的观看中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吸引年轻群体关注[3]。直播平台可开展文献讲解、名家讲座和现场展览导览,实现实时互动与答疑,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五)与学校、媒体、文旅机构合作,拓展推广影响力

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将地方文献纳入教育课程、社团活动和读书项目,实现文献知识的课堂延伸;与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合作,进行专题报道和深度推介,借助媒体影响力扩大文献受众;与文旅机构联合开展文化活动和展览,将地方文献资源融入旅游体验中,使文化传播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六)建设懂新媒体、懂推广、懂地方文化的复合型队伍

公共图书馆需要建设一支复合型推广队伍,既熟悉图书馆学、地方文献资源,又掌握新媒体运营技能和内容策划能力。复合型人才能够策划主题活动、撰写故事化内容、制作短视频及多媒体展示,并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精准推送和互动管理。这类队伍还可进行数据分析与反馈改进,使推广活动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五、结论

新媒体环境为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空间。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故事化内容呈现、沉浸式体验、跨平台传播及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公共图书馆能够有效提升地方文献的传播力和读者参与度。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新媒体与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构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推广体系,实现地方文献的广泛利用与文化价值传承。

参考文献

[1]尚小玢.全民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路径探讨[J].采写编,2024(11):159-161.

[2]许梅华.新媒体视域下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策略[J].兰台内外,2024(34):81-83.

[3]戴成英.新媒体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兰台内外,2024(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