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应用型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改革:AI 大模型的融入路径与成效

作者

毕蓉蓉

哈尔滨理工大学 荣成学院 山东荣成 264300

1、引言

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型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如项目开发、软件测试)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核心,但传统模式存在三大短板:课程内容与产业脱节、教学方法固化、评价体系单一。AI 大模型凭借 “实时交互、场景仿真” 特性,为突破这些瓶颈提供了新路径。本文结合应用型院校定位,探讨 AI 大模型赋能实践课程改革的路径与成效。

2、AI 大模型赋能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的核心价值

2.1 破解个性化指导不足难题

应用型院校 “生多师少”,教师难精准辅导。AI 大模型可构建 “学生 - 模型 - 教师” 三层体系:编程实践中实时识别代码错误,提供 “错误解析 + 修正思路 + 知识点链接”;针对不同基础学生动态调整策略 —— 基础薄弱者推送语法练习,能力较强者引导算法优化,缓解教师压力。

2.2 还原企业真实开发场景

传统课程虚拟项目与企业实际流程差距大。AI 大模型可模拟多角色:扮演客户提出模糊需求,引导学生拆解需求;模拟技术负责人按企业规范(评审代码,指出冗余逻辑或安全隐患;复现项目风险,缩短学生 “校园- 企业” 适应周期。

2.3 降低创新实践门槛

软件工程实践需大量高质量资源(案例、测试用例),教师开发耗时且滞后。AI 大模型可快速生成 “分难度编程题”“自动化测试脚本”;为学生提供代码框架,让学生聚焦核心功能创新,激发创新热情。

3、AI 大模型视域下实践课程改革路径

3.1 重构 “AI 融合型” 课程体系

(1)双维度课程目标:以 “软件工程核心能力 + AI 工具应用能力” 为核心:基础层掌握 AI 辅助调试;进阶层用 AI 完成需求分析、代码优化;高阶层基于 AI 设计智能化功能。

(2)模块化内容整合:将 AI 拆为 “基础认知、工具应用、场景创新” 模块,融入现有课程:“需求分析实务” 中用 AI 提取需求风险点;“软件测试” 中用 AI 生成测试用例;“架构设计” 中用 AI 评估架构性能与可扩展性。

3.2 创新 “AI 赋能型” 教学方法

(1)阶梯式项目驱动:设计 “基础 - 综合 - 创新” 项目体系:基础项目用 AI 生成代码框架,练代码修改能力;综合项目用 AI 优化需求报告、调试代码,练团队协作;创新项目用 AI 设计预测模块,练技术整合。

(2)智能体协同学习:小组实践中引入 AI 智能体:项目启动时推送企业方案;开发中提供技术路径对比;评审时先初评代码规范度,教师再深度点评,提升效率。

3.3 打造 “双师双能型” 师资

(1)三维度教师培训:“理论学习(AI 原理讲座)- 技能实训(AI 教学工具实操)- 教学实践(说课比

赛)”,提升教师 AI 应用能力。

(2)校企师资共建:引入企业工程师任实践导师,指导项目;派校内教师参与企业 AI 项目;校企联合开发 AI 融合型教材,确保内容与产业同步。

3.4 完善 “过程 - 结果融合型” 评价

(1)多维度评价指标:从 “知识掌握(AI 工具测试)、技能应用(项目交付物质量)、创新表现(AI 应用创新性)、协作能力(小组互评)” 四维度评估。

(2)全周期过程性评价:借教学平台 + AI 追踪过程:课前评预习情况;课中记录提问与问题解决效率;课后每周阶段评;期末综合过程(60%)与成果答辩(40%)评分。

4、改革实施成效

4.1 案例背景

某应用型院校针对大三 “综合实践”(72 名学生)改革,此前存在选题脱离产业、技术难题解决慢(平均48 小时)、验收合格率 78%、满意度 65% 的问题。

4.2 改革实施

前期准备:3 名教师参与企业 AI 实训;引入Lingma、Cosze 模型。

课程实施(12 周):启动阶段用 AI 推项目架构;开发阶段每周 AI 初评成果,教师辅导;优化阶段用 AI设计智能模块(如推荐功能)。

验收:“学生演示 + AI 初评 + 教师提问” 形式。

4.3 改革成效

(1)实践能力:验收合格率升至 92%,85% 项目含智能化功能;技术难题解决时间缩至 12 小时(降 75%)。(2)学习体验:课程满意度升至 91%,88% 学生认可 AI 提升效率;实习 “上手速度” 较往届升 23%。5、结论与展望

AI 大模型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 “内容脱节、指导不足、评价单一” 问题,助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当前需应对两大挑战:AI 技术迭代快,需动态更新课程内容;避免学生过度依赖模型,引导独立思考。未来可深化校企合作建 AI 实践基地,探索 “AI + 个性化学习路径”,推动软件工程教育向精准化、产业化发展。

6、参考文献

[1]李敏.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院校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改革路径研究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 (10):-4.

[2] 王浩. AI 大模型在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 计算机教育,2023 (8): 5-8.

[3] 张燕.应用型院校软件工程实践课程评价机制构建与实践 [J]. 职业技术教育,2021 (15): 9-12.

基金项目:2024 年校级教改项目:AI 大模型视域下应用型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改革研究(No.SJGPYXM2024040)

作者简介:毕蓉蓉(1983—),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图像处理、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