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控作用分析
周启会
身份证号:5103221974****1647
引言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等,通过多种方式举借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若债务规模过大、资金使用不合理,可能会引发财政危机,影响地方经济的稳定。政府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活动,能够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结构、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查。通过政府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漏洞和问题,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债务政策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一、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监测作用
1. 准确掌握债务底数
政府审计通过全面的调查和统计,能够准确掌握地方政府的债务底数。审计人员会对地方政府的各类债务进行详细梳理,包括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直接债务如地方政府债券、银行贷款等,或有债务如政府担保债务、拖欠工程款等。通过对这些债务的清查,能够清晰地了解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和结构,为债务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例如,在对某地区的审计中,发现该地区存在大量未纳入统计的隐性债务,这些债务的存在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通过审计,及时将这些隐性债务纳入统计范围,为地方政府准确评估债务风险提供了依据。
2. 监测债务增长趋势
政府审计会持续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趋势。通过对不同时期债务数据的对比分析,审计人员能够判断债务增长是否合理。如果债务增长过快,可能意味着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举债的问题。审计人员会进一步分析债务增长的原因,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经济刺激政策,还是其他不合理因素导致的。例如,在某些地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大量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项目的经济效益不佳,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审计可以及时发现这种不合理的债务增长趋势,并向地方政府提出预警。
3. 评估债务规模的合理性
政府审计会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评估债务规模的合理性。审计人员会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指标,如债务率、偿债率等,来衡量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能力。如果债务规模超过了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可能会引发债务风险。审计人员会根据评估结果,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债务规模控制目标提供建议。
二、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合规性的审查作用
1. 审查资金用途的合规性
政府审计会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用途进行严格审查。审计人员通过查阅账目、实地核查和数据分析,检查债务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挪用、挤占或虚列支出等问题。例如,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资金本应用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审计发现部分资金被违规用于发放公务员奖金、弥补行政经费不足或投资高风险金融产品。这种挪用行为不仅违反预算法和债务管理规定,削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还可能导致项目进度滞后、工程质量下降,加剧地方财政风险和偿债压力。政府审计在发现问题后,将依法提出处理意见,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推动完善内控制度和问责机制,切实提升债务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与透明度。
2. 监督资金使用的效益性
政府审计会关注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审计人员会评估债务资金投入的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对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计人员会检查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以及运营情况。如果项目建设进度缓慢、质量不达标,或者运营效益不佳,可能意味着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政府审计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
3. 审查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政府审计会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审计人员会检查资金的收支是否有规范的审批程序,是否存在资金挪用、滞留或闲置等问题,重点关注债务资金是否专款专用、使用是否合规高效。例如,在某些地区,债务资金的收支缺乏透明度,审批流程不健全,导致资金被随意调配甚至用于非项目支出。通过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制度漏洞和执行偏差,督促整改,并建议地方政府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强化对债务资金全过程监管,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与风险防控能力。
三、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作用
1. 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政府审计会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财政自给率、或有负债占比等多个核心指标,综合反映债务规模、结构与财政承受能力。审计人员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横向纵向对比,动态监测指标变动趋势,精准识别潜在风险。
2. 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因素
政府审计在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会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例如,审计人员会关注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债务资金的来源结构等。如果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而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或者债务资金主要依赖于短期融资,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面临偿债压力。政府审计会对这些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3. 提出风险应对建议
政府审计在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后,会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应对建议。这些建议包括优化债务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合理安排债务资金使用等。例如,对于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审计人员会建议地方政府调整债务期限,避免短期偿债压力过大。对于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审计人员会建议地方政府加强税收征管、发展新兴产业等,增加财政收入来源。
结语
政府审计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监测、资金使用合规性的审查以及风险预警等方面的工作,政府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债务政策提供依据。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加强政府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其防控作用,对于保障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政府审计的结果和建议,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债务管理工作,降低债务风险。政府审计部门也应不断完善审计方法和技术,提高审计质量,更好地发挥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中的作用。未来,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不断发展,政府审计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以适应新的挑战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凤霞,许妍.政府审计能降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吗?——基于空间溢出效应与衰减边界的视角[J].金融发展研究,2025,(07):46-57.
[2]侯臣,赵术高,凌语阳.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基于政府预算约束下的风险防控分析[J].财经科学,2024,(12):54-64.
[3]贺佳,张逸昕,田韦仑,等.政府审计治理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02):15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