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原油卸车异味管理措施研究
闫晶晶
身份证号:6501081984****0029
一、引言
在铁路原油运输全流程中,卸车环节的异味问题愈发严峻。原油挥发的烃类、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直接威胁作业人员职业健康,还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2#网格化区域曾出现恶臭气体超标事件,西北局油因物性特殊,其卸车异味管控难度更大,这些问题凸显了异味治理的迫切性。研究并优化异味管理措施,契合绿色铁路发展理念,可推动原油装卸作业环保升级,助力铁路运输可持续发展。
二、火车原油卸车异味产生及影响分析
2.1 异味产生机理
火车卸车时,原油储存状态改变,其中的轻质烃类组分因蒸汽加热、压力波动等因素极易挥发;同时,原油中的硫化合物、氮化合物在与空气接触、搅动过程中发生氧化分解,生成硫化氢、氨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在西北局油卸车中,蒸汽加热温度控制不当、敞口储罐无遮挡排放等问题,进一步加速了异味气体挥发,成为 2#网格化区域恶臭超标的关键诱因,这些混合气体随气流扩散形成持续性污染。
2.2 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
长期暴露于卸车异味环境中,作业人员呼吸系统首当其冲。异味气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咽干、咽痛等即时不适,长期接触易诱发慢性咽炎、支气管炎等器质性疾病。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还会侵入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若浓度超标严重,短时间内即可危及生命。2# 网格化区域恶臭超标期间,该区域作业人员健康风险显著上升,眼部、呼吸道不适症状频发,职业健康水平受到严重影响。
2.3 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卸车异味无组织扩散会直接破坏区域大气环境质量。2#网格化区域恶臭超标后,异味扩散范围覆盖周边 1 公里内的居民区,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引发多起投诉纠纷。此外,未经处理的异味气体排入大气后,会参与光化学反应等大气过程,可能加剧臭氧污染、雾霾天气的形成,同时对周边土壤、植被也存在潜在损害,对区域生态平衡产生长期且难以逆转的负面影响。
三、火车原油卸车异味管理现存问题
3.1 设备设施不完善
部分铁路原油卸车站点的设备设施因使用年限长、维护不到位,已出现明显老化问题。储罐人孔、鹤管旋转接头等关键部位密封件磨损、老化,导致密封失效;西北局油卸车所用敞口罐缺乏有效密封遮挡装置,蒸汽加热系统依赖人工测温,无智能温控设备。多数站点未配备高效油气回收系统,少数已安装的简易装置因技术落后、维护不善,存在收集效率低(不足 60% )、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满足绿色卸车作业的硬件要求,成为异味管控的突出短板。
3.2 操作规范性不足
卸车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问题普遍存在。作业前,设备检查流于形式,未按规程细致排查鹤管密封、储罐阀门密闭性等关键环节,无法提前发现泄漏隐患。在西北局油卸车中,部分人员为追求效率,未按要求增加蒸汽加热测温频次(应每 15 分钟一次),仅凭经验判断温度;敞口罐作业时常完全敞口,未采取遮挡措施。作业中流速、压力控制失当,加剧原油搅动挥发;作业后未严格执行设备封闭、现场清理流程,多环节人为放大异味泄漏风险。
3.3 环保管理体系滞后
当前铁路原油卸车环保管理体系存在明显漏洞。一方面,缺乏细化、可量化的异味管理考核标准,针对2#网格化这类重点区域未设定专项管控指标,对作业单位的减排设施运行、人员操作合规性等监督缺乏依据,导致 “重生产、轻环保” 现象频发。另一方面,应急机制缺失,面对鹤管泄漏、2#网格化浓度突升等异味突发事件,作业单位响应缓慢,缺乏标准化处置流程和专用应急物资(如快速封堵设备、吸附剂)。针对西北局油卸车也未制定专项管理细则,管控针对性不足,难以支撑长效治理。
四、火车原油卸车异味管理优化措施
4.1 设备设施升级改造
全面推进卸车设备升级改造工程。更换老化的鹤管、阀门等设备,采用耐油、耐老化的改性氟橡胶密封件,提升密封可靠性;为西北局油卸车敞口罐加装可灵活调节的活动顶盖,蒸汽加热系统安装智能测温传感器与自动控温装置。在 2# 网格化重点区域增设异味浓度在线监测设备,实时传输数据并实现超标预警。同时,配套建设 “冷凝 + 吸附 + 膜分离” 组合式油气回收装置,通过多级处理提升异味气体收集率(目标 ≈90% ),从硬件层面筑牢异味防控防线。
4.2 强化作业操作规范
制定涵盖常规及专项作业的标准化操作手册。针对西北局油卸车,明确蒸汽加热每 15 分钟测温,温度达标(根据原油型号设定具体阈值)并记录后方可卸车,温度不达标且车辆存在问题时,立即联系营销调运部停卸;敞口罐作业强制要求顶盖虚掩,预留 ⩽10% 通风间隙。作业前需全面检查设备及监测数据,经作业班长与安全员双签确认;作业中通过智能系统调控流速压力;作业后规范设备归位、现场清理。加强人员培训考核,将结果与绩效奖金、岗位晋升挂钩,强化规范操作意识。
4.3 构建完善环保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异味管理考核与应急机制。细化考核指标,明确作业单位油气回收率≥90% 、2#网格化异味达标率 ⩾98% 、西北局油卸车温度合规率 100% 等量化要求;对人员考核操作合规性、巡检质量等。考核结果公示并与作业单位市场准入、业务量分配及人员岗位调整挂钩。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明确2#网格化突发事件 “30 分钟响应、1 小时处置” 流程,储备封堵设备、吸附棉等应急物资,定期组织演练。建立西北局油卸车管控台账,实现全流程数据可追溯,提升管理精准性。
五、结论
火车原油卸车异味管理是铁路原油运输绿色发展的核心任务,需针对 2# 网格化恶臭超标、西北局油卸车等具体场景精准发力。设备设施升级为异味管控提供硬件支撑,标准化操作规范从作业全流程削减风险,完善的管理体系则保障措施落地与长效监管,三者协同可有效解决异味问题。持续优化迭代管理措施,既能显著提升铁路原油装卸环保水平,推动作业模式向清洁高效转型,也能为行业内同类场景的异味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刘祖虎,华超,许佳.原油卸车油气回收装置及其运行分析[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9,35(02):50-53+7.
[2] 李苗苗.原油集输系统用能分析与新能源利用研究[J].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2025,15(03):50-55.
[3] 陈颖,吕仁仨,吕文昕,等.原油储罐中乳化油成分及其特性分析研究[J].广州化工,2025,53(05):102-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