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与实践
王维新
舒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春秋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所 2313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手段,能够有效整合乡村各类资源,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是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顺利实施的前提。然而,目前在规划编制技术和实践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数据准确性不足、规划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等。因此,深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概述
1. 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
数据采集是规划编制的基础。在乡村地区,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技术获取高精度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卫星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周期性的土地覆盖信息,有助于掌握乡村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无人机航测则可以针对局部区域进行详细的地形测绘,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能够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
2. 空间建模技术
空间建模技术在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等,可以模拟不同规划方案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生态环境效应。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乡村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则可以对乡村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等进行评价,帮助确定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区域。这些模型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规划协同技术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采用规划协同技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通过建立规划协同平台,不同部门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数据共享、方案讨论和协同设计。例如,农业部门、林业部门、环保部门等可以在平台上共同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避免规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规划协同技术还可以提高规划编制的效率,减少沟通成本,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实践流程
1. 现状调查与分析
现状调查是规划编制的首要环节。需要对乡村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等进行全面调查。自然条件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确定土地的适宜性和生态保护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则要明确各类土地的用途、面积和分布情况,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人口分布和产业发展调查有助于了解乡村的社会经济状况,为产业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参考。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找出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2. 目标与策略制定
在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的目标和策略。规划目标应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相契合,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策略制定则要根据目标和现状情况,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例如,对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采取土地整治、土地流转等措施;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可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要注重规划目标和策略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确保规划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3. 方案设计与优化
根据目标和策略,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方案设计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多个可行的规划方案。采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在方案优化过程中,要充分征求乡村居民、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对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完善。
三、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实践案例分析
1. 案例背景与目标
以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东部的春秋乡为例,该乡村曾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破坏、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该乡持续推进土地增减挂钩项目:2013 年实施春秋村 20 亩,2016 年实施柏家岗村、田埠村、兴隆村共 160 亩,2018 年实施万善村、文王村、柏家岗村共 95 亩,2019 年全乡实施240 亩,2020 年实施兴隆村、胜利村、仓房村共 90 亩,2021—2022 年全乡再实施 130 亩。通过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2. 规划编制过程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全面的现状调查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数据采集和分析,掌握了乡村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布和产业发展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规划目标和策略。在方案设计阶段,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多个规划方案,并邀请专家和村民代表进行论证和评估。最终选择了一个最优方案,该方案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3. 实施效果与经验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乡村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特色产业得到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逐渐兴起,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乡村基础设施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更加完善。通过该案例的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如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加强部门协同合作、注重规划的动态调整等。
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与实践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先进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空间建模技术和规划协同技术为规划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遵循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流程,从现状调查与分析、目标与策略制定到方案设计与优化,能够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在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需要不断完善规划编制技术和方法,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规划的实施效果。要充分发挥乡村居民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参考文献:
[1]梁锦妹.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实践探究[J].辽宁自然资源,2024,(12):40-43.
[2]覃少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与创新路径探索[J].农家科 技,2025,(16):139-141.
[3]黄蓉.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土空间规划双重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9):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