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常宝
吉林省榆树市环城乡中心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400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实施了“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对小学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深入探讨“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数学教育的变化,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影响
“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育质量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政策通过控制作业量和时长,有效缓解了学生的课业压力。这使得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培养,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其次,在优化教学方式方面,政策促使教师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然而,“双减”政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教师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需要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如何设计既能巩固知识又不增加负担的作业,如何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提升学生数学能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挑战如果得不到妥善应对,可能会影响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学科知识,还要掌握政策导向下的创新教学方法和差异化教学策略。为此,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构建系统化、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开展专题化、系列化的专业发展活动。线上培训可以依托优质教育平台,提供灵活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数字资源;线下培训则应注重实践导向,通过教学观摩、同课异构、微格教学等互动式学习活动,促进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内容应当与时俱进,重点包括"双减"政策的深度解读、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等主题,同时还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规划。
(二)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习效能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从“统一性”到“个性化”的转型。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构建科学的分层作业体系,包括基础巩固型、能力提升型和拓展探究型等不同层次的作业类型。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设计生活化、趣味化的实践作业,如“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制作统计表”或“用七巧板拼出创意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设计开放性的探究作业,如“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并计算成本”或“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并绘制统计图”,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学教育软件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可以使用动态几何软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变换过程;在统计教学中,可以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意义。同时,可以尝试项目式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鼓励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完善课后服务,满足个性需求
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契机。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开设数学兴趣小组,组织数学游戏、数学建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例如,可以开展“数学魔术”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理解数学原理;组织“生活中的数学”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应当建立课后服务评价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形式。
(五)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传统的单一成绩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双减”政策下的教育需求。学校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可以引入成长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采用表现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其数学素养。例如,可以设计数学探究任务,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小组合作项目,评价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同时,应当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评价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用于指导后续的教学和学习改进。
三、结论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育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既带来了减轻学生负担、优化教学方式等积极影响,也面临着教师压力增加、教学质量保障等挑战。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优化作业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课后服务、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等对策,可以有效提升“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未来,需要持续关注政策实施效果,不断调整优化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夏文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措施探索[J].读写算,2025,(07):91-93.
[2]谭丽.“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5,(05):79-81.
[3]钱中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测量与评价[J].数学教学通讯,2025,(01):70-72.
[4]王朝敏.“双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路径[J].小学生(上旬刊),2023,(1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