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基地场域下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连世伟
长春市实践教育学校 130000
引言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践基地场域具有真实、多元、开放等特点,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然而,目前在实践基地场域下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推动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
一、实践基地场域下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的重要性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基地场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实践场景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例如,在农业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养护和收获等过程,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也会不断增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基于实践基地场域构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打破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主要学习资源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实践基地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活动,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推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3.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实践基地场域通常与社会的各个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通过在实践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加强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学校可以利用实践基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贴近社会实际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学校的实践活动也可以为实践基地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促进实践基地的发展。这种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形成教育与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当前实践基地场域下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存在的问题
1. 资源利用不充分
实践基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但在实际的课程构建中,这些资源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一些实践基地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但在课程设计中,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参观和了解,没有深入挖掘这些资源的教育价值,开发出与之相关的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实践活动。实践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等人力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未能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
2. 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
目前,部分中学在实践基地场域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缺乏系统性的规划。课程内容往往比较零散,缺乏明确的目标和主线,各个实践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例如,在一个学期的课程中,可能会安排多个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但这些活动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后,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
3. 教师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指导能力,但目前部分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一些教师对实践基地场域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够深入,
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在课程设计、组织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待提高,以更好地满足课程构建和实施的需要。
三、实践基地场域下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的策略
1. 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构建的核心,在实践基地场域下构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例如,对于初中学生,可以让他们了解实践基地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在工业实践基地,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机械加工原理和操作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探究性、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团队精神。
2. 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直接影响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在实践基地场域下,要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化课程内容。要结合实践基地的特色和优势,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主题作为课程内容。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实践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在实践基地场域下,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非常适合实践基地场域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完成。
结语
基于实践基地场域下构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然而,当前在课程构建过程中还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和教师指导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实践基地场域下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课程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实践学习环境。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开展。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让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践基地场域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丽美.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践——以“‘国旗文化’课程建设”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4,(06):111-114.
[2]郭凌凡.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4,(12):89-91.
[3]廖梦妮.基于区域文化背景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J].广东教育(高中版),2022,(0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