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 ε- 聚赖氨酸盐酸盐复合处理对鲜切梨子的保鲜作用
李硕
郑州轻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45002
鲜切果蔬因加工便捷性与营养保留优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但在切割后,易导致机械损伤与组织暴露,加速微生物侵染与酶促反应,引发色泽褐变、质地软化及营养流失,成为制约产业发展重要因素[1]。传统保鲜技术依赖化学防腐剂与低温贮藏,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能耗成本较高,难以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在此背景下,非热物理处理与天然抗菌剂的协同应用成为研究热点[2]。超声技术凭借空化效应产生的微射流与局部高温,可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结构,同时诱导果实表面微通道形成,提高后续处理剂的渗透效率。ε-聚赖氨酸盐酸盐作为天然阳离子抗菌剂,其分子链上的氨基可与微生物细胞膜磷脂分子结合,破坏膜通透性,且对哺乳动物细胞毒性极低,已被 FDA批准为食品级防腐剂。对此,研究以实验分析的方式,探究超声-ε-聚赖氨酸盐酸盐复合处理对鲜切梨子的保鲜作用。
1.实验对象与仪器
选用产自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的“皇冠梨”为研究对象,该品种果肉致密,初始硬度为 15-18N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稳定在 12%-13% 之间,切割后易发生酶促褐变,能典型反映鲜切果蔬品质劣变规律。果实采摘后24 小时内完成预处理,剔除机械损伤个体,切分为 8mm 厚片状,统一规格以减少基质差异。实验选用仪器如表1 所示。
表 1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实验设计基于物理预处理与化学防腐的递进关系,超声通过破坏果实表面结构增强 ε-PL·HCl 渗透性,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分为四个组别。其中,对照组(CK)用蒸馏水清洗;超声组(US)以 200W 功率处理 5 分钟;ε-PL·HCl 组(PL)浸泡于 1.0g/L 溶液 3 分钟;复合组( ⋅US+PL )先超声后浸泡。
所有组别样本贮藏条件设为 4∘C 、湿度 85% 的恒温恒湿箱,每 24 小时取样检测。微生物指标采用平板计数法:菌落总数( (CFU/g) )反映总污染程度,霉菌酵母数(
)评估特定腐败菌活性;理化指标中,硬度下降与 L* 值降低为品质劣变核心标志,Vc含量损失率反映抗氧化能力衰减;感官评价由10 名食品专业人员对色泽、质地、风味(进行盲评,评分标准细化至 1-5 分,1 分为极差,5 分为极优。机制探索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果实表面微观结构,超声处理后蜡质层出现孔洞,直径约 2-5μm ,ε-PL·HCl 组细胞膜表面形成褶皱,复合组则呈现孔洞与褶皱叠加效应,证实协同作用
路径。
3.实验结果
通过分组实验对比,显示复合处理( ⋅US+PL )对鲜切梨子品质劣变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处理。微生物控制方面,复合组菌落总数较对照组降低 1.5log 单位,霉菌酵母数减少 1.4log ;复合组硬度提升至 15.3N ,与对照组相比增加 6.1N ,果肉脆性保留更完整。色泽保护层面, L* 值达 75.8,较初始值仅下降4.2,显著延缓褐变进程。营养保留方面,Vc 含量维持在 3.9mg/100g ,为对照组的 1.86 倍。感官评价综合得分 4.3分,接近新鲜果实状态,对比单一处理组提升0.8-1.9 分。见表2。
表2 不同处理对鲜切梨子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第6 天)

4.结论
超声-ε-PL·HCl 复合处理,通过物理破坏、化学抑菌与酶活性调控的三重机制,实现鲜切梨子高效保鲜。超声产生的空化效应,不仅能灭活部分微生物,还通过破坏果实表面蜡质层与细胞膜结构,为 ε-PL·HCl 提供渗透通道[3]。ε-PL·HCl 则通过螯合钙离子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减缓细胞壁降解,同时吸附于微生物细胞膜阻断营养运输[4]。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可延长鲜切梨子货架期至 8 天,对照组仅为 4 天,且无需添加化学防腐剂,符合绿色食品加工趋势。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超声频率与ε-PL·HCl 浓度组合,探索其他鲜切果蔬中应用的普适性,推动产业化应用,为延长果蔬保鲜时间,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蒋志丽,吾成龙,沈玲玲,等. 微酸性电解水结合 ε-聚赖氨酸盐酸盐处理对大口黑鲈鱼片贮藏品质的影响 [J/OL]. 食品工业科技, 1-14[2025-08-29].
[2] 赵宇,吴梓浩,何丰谐,等. 香芹酚纳米乳液结合 ε-聚赖氨酸盐酸盐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 [J]. 肉类研究, 2025, 39 (3): 48-55.
[3] 张卫斌,陈帅,石双妮,等. ε-聚赖氨酸盐酸盐对大黄鱼优势腐败菌的抑制作用 [J].食品与机械, 2025, 41 (1): 133-139.
[4] 刘勇,马文雅,刘孝芳,等. ε-聚赖氨酸盐酸盐接枝淀粉薄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J].包装工程, 2024, 45 (13): 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