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多元表达与全景记录:基于“ 儿童一百种语言”理念的全阅读档案袋评价实践研究

作者

缪梦娇

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正文:

一、引言:全阅读档案袋评价的理论溯源与实践意义

幼儿的学习从出生之日起便以感官为媒介展开,通过动作、表情、声音等多元方式感知世界并建立表达体系。传统阅读评价多聚焦于结果性文本(如识字量、阅读报告),而全阅读档案袋评价则强调过程性记录,以“儿童 100 种语言”理念为指导,将幼儿的口语、动作、符号等非文本表达纳入评价体系。这一转变不仅契合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更呼应了《德国学前儿童档案袋工具》中“记录达成目标的路径”的核心主张,为理解幼儿认知发展提供了全景式视角。

二、全阅读档案袋中幼儿多元表达方式的记录策略本研究结合幼儿学习发展特点,提出以下三类记录方式:

1.口语表征:从即时性表达到思辨性对话 (1)“口语笔记”:即时反馈与电子化积累

口语是幼儿最基础的表达方式。教师通过拍照、录屏或平板电脑录制幼儿游戏中的高光时刻,生成“口语笔记”并归档至电子档案袋。例如,在“故事大转盘”中,幼儿围绕《小红帽》改编故事,教师录制其“大灰狼应该变成好人”的创意表达,并标注时间轴与情境标签,为后续分析提供动态素材。

(2)“辩论地图”:思维碰撞与观点可视化

辩论是幼儿思辨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的思维在社会交往中逐步发展。辩论赛为幼儿搭建了思辨的平台:他们在倾听中学习“有理有据表达”,在反驳中尝试“逻辑推导”,实现了从“直观感知”到“抽象思考”的跨越。同时,《指南》强调“尊重幼儿独立要求,鼓励自主选择”,这场辩论正是“规则引导”与“自主表达”的融合实践——我们既守护规则的底线,又为思考留足空间。以大班“上幼儿园好还是上小学好”辩论活动为例,教师通过“辩论地图”呈现幼儿观点(如留恋幼儿园、担忧小学生活),并引导其使用陈述、假设、反问等表达方式论证观点。例如,幼儿提出“小学可以交新朋友,但幼儿园有我的好朋友”,教师将其观点与情感矛盾(如对成长的期待与焦虑)关联,生成可视化图表,为教育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思辨背后的思维跃迁最动人的,是幼儿思维的突破:从最初“非黑即白”的判断(“规矩全好”或“规矩全坏”),到辩论后悄然出现的“融合”——不少孩子在“规则画”里偷偷加了朵自由的云,在“自由画”里画了个整理玩具的小人。这正是大班幼儿 “辩证思维”萌芽 的珍贵印记。

2.动作表情:从身体演示到文学演绎(1)“绘本剧场”:动态反馈与角色理解

身体动作是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直接体现。中班“绘本剧场”活动通过小舞台、绘本墙等创设表演空间,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通过神态动作表现角色情绪)。例如,在《好饿的毛毛虫》表演中,幼儿用蜷缩、伸展的动作表现毛毛虫的蜕变,教师通过视频记录其表演细节,并分析其对角色情感的理解深度。

(2)“古诗明星、故事大王、诗歌达人”:多元参与与情感传递

文学演绎是幼儿表达对作品理解的重要方式。幼儿园通过“古诗配画”“故事改编”等活动,引导幼儿用声音、表情、肢体动作增强感染力(如为古诗编舞、给故事改编结局)。例如,在“古诗配画”活动中,幼儿为《静夜思》设计“举头望月”的舞蹈动作,教师通过照片与视频记录其创意,并关联其情感表达(如对家乡的思念)。

3.符号表征:从阅读日记到情绪可视化(1)“阅读日记”:形式多样与情感记录

阅读日记是幼儿前书写与情绪表达的载体。大班“阅读日记”板块记录了幼儿对图书、角色的喜好与疑惑(如子馨在《团圆》阅读沙龙中画全家福表达对团圆的渴望)。例如,幼儿在日记中写道“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年”,并配以全家福图画,教师通过分析其文字与符号,揭示其情感需求,为家园沟通提供依据。

三、讨论:全阅读档案袋评价的实践价值与挑战

《评估指南》提出:“要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坚持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档案袋评价最核心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认识自己。

1.幼儿维度:深化自主评价,培育内驱力。

在全阅读档案袋评价中,进一步突出幼儿自评的主导地位。在回顾活动经历、记录成长经验的自我观察中,更准确全面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与优化自我,促进自主发展。对于个体幼儿,认识当下的自己,期待未来可能的自己

2.教师维度:优化评价引导,提升专业性。

在现代教育评价体系中,呼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同伴、家长也应该成为评价主 体的一员。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规定的: “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幼儿自身都是评价工作的参 与者。”一方面,档案袋记录着幼儿自己的作品,鲜活地反映幼儿在游戏、课程和生活中的经验和表现,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的成长与改变,同时也鲜明地呈现了幼儿园保教过程的实施情况。另一方面,有效建设和使用档案袋能够协助教师优化新一轮的计划和策略,引导教师开展个人反思和集体诊断,能使教师的教育有迹可循、课程落到实处,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3.家庭维度:紧密家园联动,营造好氛围。

档案袋作为家园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落实到一日 活动及与家长日常的交流沟通、专项的交流沟通等活动 时,家长的教育观、儿童观、家庭教育观及育儿行为也受到了转变和影响。为了使档案袋充分发挥其评价作用,基于每一个幼儿的优点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做好家园合作,引导家长在共同记录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由被动配合转为主动合作。

参考文献:

[1]马拉古齐.《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德国学前儿童档案袋工具》. 德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3]南京师范大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