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渠道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措施分析
刘畅
承德润金水务有限公司 河北省承德市 宽城满族自治县 067600
1 引言
水利工程渠道是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及生态补水的重要载体,其施工质量与运行效率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渠道工程向大型化、复杂化发展,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当前,渠道施工中仍存在渗漏严重、衬砌开裂、边坡失稳等问题,据统计,未采取有效防渗措施的土渠水利用系数仅0.4-0.6,而优质衬砌渠道可达 0.85 以上。因此,研究渠道施工关键技术及配套管理措施,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工程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2 水利工程渠道施工关键技术
2.1 渠道设计优化技术
渠道设计需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及用水需求,采用水力计算软件(如HEC-RAS)进行断面优化。梯形断面适用于土质地基(边坡比 1:1.5-1:2.0),矩形断面适用于岩石地基或城市近郊(节省占地),U 型断面则在小型灌区应用广泛(水流条件优)。某灌区渠道设计中,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将原梯形断面优化为“梯形+弧底”复合断面,水力半径增加 20% ,流速分布均匀性提升 15‰ 。边坡稳定性采用理正岩土软件计算,安全系数≥1.2;渠道最大流速控制在土料允许流速 0.8–1.5m/s )范围内,超过时需采取衬砌防护;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渗透系数≤ ×10-7cm/s
2.2 基础处理技术
基础处理是防止渠道沉降、渗漏的关键,需根据地基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软土地基采用换填法(换填 30-50cm 级配砂石)或水泥土搅拌桩(桩长 6-8m ,间距 1.2m ),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20kPa ;砂卵石地基铺设复合土工膜(两布一膜,膜厚0.5mm ) +30cm 素混凝土垫层,阻断渗透路径;膨胀土地基设置隔离层(20cm 厚级配砂)+防渗墙(深 2-3m ,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控制膨胀变形。某渠道工程在软土地基处理中,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预压排水联合工艺,地基压缩模量从4MPa 提高至12MPa,工后沉降量控制在5cm 以内。
2.3 衬砌施工技术
2.3.1 混凝土衬砌
混凝土衬砌适用于大中型渠道,分现浇和预制两种工艺。现浇混凝土衬砌(厚度10-15cm)采用滑模施工,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间距 30cm) + 平板振捣器,确保密实度;表面采用抹面机收光,初凝后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养护期≥14d)。预制混凝土板衬砌(尺寸 1m×2m ,厚 8cm)采用坐浆法安装,板缝填充沥青砂(宽 2cm),板下铺设 5cm 厚砂砾垫层。
2.3.2 浆砌石衬砌
浆砌石衬砌适用于石料丰富地区,采用 M7.5 水泥砂浆砌筑,块石强度≥30MPa,砌筑时“坐浆饱满、错缝搭接”,勾缝采用 1:2 水泥砂浆(深 2cm),表面压光。某山区渠道采用浆砌石衬砌,结合生态设计在迎水面预留种植槽,兼顾防渗与生态功能。
2.3.3 新型材料衬砌
土工膜衬砌采用 HDPE 膜(厚度 ≥0.5mm ),接缝采用热熔焊接(搭接宽度 10cm ,焊接温度 180-200∘C ),适用于小型渠道;喷射混凝土掺入聚丙烯纤维(掺量 0.9kg/m3. ),厚度 5⋅8cm ,适用于边坡抢修;生态袋衬砌由聚丙烯编织袋填充土料堆叠而成,适用于景观渠道,可种植植被固坡。
2.4 防渗与抗裂技术
复合防渗结构(土工膜 + 混凝土)可使渗漏率降低 90% 以上,接缝处采用“双焊缝 + 气压检测”(气压 0.2MPa ,保压 30min 无压降);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取代水泥量 20% )和减水剂(减水率 215% ),设置伸缩缝(间距 5-8m ,填缝材料为橡胶止水带+聚氯乙烯胶泥);夏季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 ≤30∘C (采用冰水拌合),冬季采取保温养护(覆盖棉被+电热毯),确保内外温差 ≤25∘C 。
3 水利工程渠道工程管理措施
3.1 质量管理措施
建立“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质量控制体系,水泥、钢筋、土工膜等需经第三方检测合格,如 HDPE 膜需检测拉伸强度( ≥18MPa )、耐环境应力开裂( ≥1000h⋅ );基础处理后需检测压实度( 293% ),衬砌混凝土需检测强度( ≥C20 )、平整度( ≤5mm );采用闭水试验(水位下降 ≤2mm/24h 为合格)或电火花检测仪(土工膜无击穿点 20 。某项目通过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将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发现不合格项12 项,整改闭环率 100% ,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3.2 进度管理措施
编制四级进度计划(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采用 Project 软件跟踪进度,关键线路为“基础处理→衬砌施工→防渗检测”;根据工程量计算,配置挖掘机( 1m3 )2 台、混凝土拌合站( 50m3/h )1 座、衬砌机1 台,高峰期投入施工人员 50 人;遇雨天采用防雨棚(宽6m)覆盖作业面,夜间施工配备LED 照明(照度≥50lux),确保日进度不滞后。
3.3 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边坡开挖(高边坡设置安全网)、用电作业(TN-S 接零保护)、吊装作业(钢丝绳定期检测)等制定专项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100% ;配备防汛沙袋(500 个)、急救箱(含止血带、夹板等),每月开展边坡滑坡应急演练。

3.4 成本管理措施
根据设计量+损耗率(混凝土 3% 、钢筋 2% )发放材料,超耗分析原因;
因地质变化需变更时,履行“变更申请→审核→批复”流程,某项目通过优化衬砌厚度,节约成本 8 万元;挖掘机、拌合站等设备采用“台班考核制”,利用率从 60% 提高至 75% ,降低机械闲置成本。
4 工程案例
4.1 工程概况
某中型灌区渠道改造工程位于江淮平原,总长 5km,设计流量 3m3/s ,灌溉面积1.2 万亩。原渠道为土渠,运行 15 年,存在三大问题:边坡坍塌(年均修复 20 处)、渗漏严重(渗漏率 25% )、水利用系数低(0.58),亟需改造。工程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复合土工膜防渗”方案,总工期6 个月,投资850 万元。
4.2 关键技术应用
针对渠道中段 2km 软土地基,采用换填 30cm 级配砂石 ∘+ 水泥土搅拌桩(桩长6m,间距 1.2m ),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达 130kPa 。采用滑模现浇C25 混凝土(厚度 12cm ),掺加粉煤灰( 20% )和聚丙烯纤维(
),设置伸缩缝(间距6m,填缝采用橡胶止水带)。渠底铺设两布一膜(HDPE 膜厚 0.5mm ),膜间热熔焊接(双焊缝宽10cm),接缝气压检测合格率 100‰ 。
4.3 实施效果
改造后连续运行 12 个月的监测数据如表 1 所示,各项指标均达设计要求。
工程通过优化基础处理与防渗技术,结合严格的质量管控,实现了“低渗漏、高稳定、优效益”目标。改造后灌溉保证率从 75% 提升至 90% ,验证了本文所述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可为同类灌区渠道改造提供参考。
5 结论
水利工程渠道施工需兼顾技术先进性与管理科学性,通过优化设计、采用新型衬砌与防渗技术,结合严格的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管理,可显著提升渠道工程的耐久性与经济性。未来应进一步推广智能化施工(如无人衬砌机、BIM 技术)和生态型渠道(植被混凝土、透水衬砌),推动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皓.水利工程渠道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措施分析[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重庆建筑编辑部,重庆市建筑协会.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中国葛洲坝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2025:160-163
[2]杨海红.水利工程渠道施工中的衬砌混凝土技术研究[J].水上安全,2025,(08):157-159.
[3]郭军.水利工程渠道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5,(03):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