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跨学科视域下低年级语文多样态阅读的实践探索

作者

蒙萌

天府第四中学校

引言

在当代教育领域,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重视,该教学模式通过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能够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和方法的交叉融合,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尤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跨学科整合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使阅读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意义。跨学科视域打破学科边界,将语文阅读与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内容结合,而多样态阅读通过丰富形式适配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当前,二者融合的实践仍需系统梳理,研究其实践路径对提升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跨学科视域与低年级语文多样态阅读的融合基础

1.1 跨学科视域对低年级语文阅读的价值赋能

跨学科视域从多维度为低年级语文阅读赋能。在兴趣激发上,将语文阅读与美术结合,如让学生为课文绘制插图,用视觉表达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同时点燃阅读热情;与音乐融合时,通过为儿歌类文本创编旋律,让学生在传唱中感受语言韵律,提升阅读参与度;与科学关联时,结合科普类文本开展简单实验,如阅读植物生长相关课文后观察种子发芽,让阅读与实践结合,不仅拓展学生认知边界,还能让阅读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1.2 低年级语文多样态阅读的核心内涵与特征

低年级语文多样态阅读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用多元形式激活阅读体验”。其特征体现在三方面:形式多样性,涵盖绘本阅读、情境朗读、角色扮演、亲子共读等,适配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体验沉浸式,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文本内容;能力综合性,在阅读中融入表达、创作、实践等环节,实现阅读与语言运用、思维发展的联动,符合低年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1.3 跨学科与低年级语文多样态阅读的融合逻辑

跨学科与低年级语文多样态阅读的融合遵循“需求适配、优势互补”逻辑。从需求看,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单一学科阅读难以满足其认知需求,跨学科能提供多感官体验,多样态阅读可通过丰富形式承接这种体验,如科学与阅读融合后,用实验操作(跨学科)搭配观察日记撰写(多样态),适配学生认知特点。从优势看,跨学科拓展阅读内容广度,多样态阅读提升内容呈现效度,二者结合让阅读既“有料”又“有趣”,形成“内容-形式”协同的阅读模式,助力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二、跨学科视域下低年级语文多样态阅读的实践要点

2.1 跨学科阅读内容的整合策略与实践方向

跨学科阅读内容整合需遵循“语文为主,学科为辅”的策略。从学科关联度出发,优先选择与语文文本主题紧密的学科内容,如阅读自然主题课文时,整合科学学科的动植物知识,补充文本外的科普内容;阅读传统文化类文本时,融入美术学科的传统纹样绘制、音乐学科的传统童谣学唱,丰富阅读维度。实践中注重内容梯度,低年级学生认知有限,整合的跨学科内容需简单易懂,如用简单的色彩搭配讲解课文中的画面描写,避免复杂知识增加阅读负担,确保跨学科内容为深化语文阅读服务,而非偏离核心。

2.2 适配低年级认知的多样态阅读形式创新

适配低年级认知的阅读形式创新需聚焦“趣味化、具象化”。可设计绘本阅读与手工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读完绘本后用黏土制作书中角色,将文本形象转化为立体作品;开展情境角色扮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搭配简单道具与动作,让学生在演绎中理解人物情感与对话含义;推行亲子共读任务卡模式,为家长与孩子设计共读互动任务,如“找一找课文中的拟声词并模仿”,通过亲子互动提升阅读参与感。创新形式需贴合低年级学生动手能力与表达特点,避免复杂流程,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感受阅读乐趣。

2.3 跨学科背景下多样态阅读的评价体系构建

跨学科背景下的阅读评价体系需突破传统分数导向,注重过程性与综合性。评价内容涵盖阅读参与度,如学生在跨学科阅读活动中的主动发言、动手实践表现;文本理解度,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角色扮演呈现,判断其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能力发展度,观察学生在阅读中语言表达、思维拓展的提升,如是否能结合跨学科知识补充文本内容。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手段,如教师星级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反馈结合,用生动的评价语言替代冰冷分数,如“你为课文设计的插图很贴合内容,看出你认真读了”,鼓励学生持续参与阅读,同时记录成长轨迹。

三、跨学科视域下低年级语文多样态阅读的优化策略

3.1 低年级跨学科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路径

跨学科阅读资源开发需兼顾“便利性、适配性”。学校层面可组建资源开发小组,整合语文教师、美术教师、科学教师等力量,共同编写跨学科阅读校本手册,如为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匹配 1-2 个跨学科阅读活动建议;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如在校园角落设置“跨学科阅读角”,摆放绘本、科普读物、手工材料等,供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实践。

3.2 教师跨学科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需从 “知识补充、技能训练” 双管齐下。学校可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如组织语文教师参与美术、科学学科的公开课,学习基础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邀请跨学科教学专家开展专题培训,讲解如何设计跨学科阅读活动、处理学科融合中的常见问题。教师自身需主动学习,阅读跨学科教育理论书籍,观看优秀跨学科阅读教学案例视频,在实践中尝试设计简单的跨学科阅读方案,如从 “语文 + 美术” 的简单融合开始,逐步积累经验,提升整合跨学科内容、设计多样态阅读活动的能力,适应教学需求。

3.3 家校协同推进跨学科多样态阅读的实践机制

家校协同需建立 “沟通顺畅、任务明确” 的实践机制。学校可定期举办跨学科阅读家长课堂,向家长讲解跨学科阅读的意义与家庭指导方法,如如何引导孩子结合课文做简单科学观察;发放家校共读任务包,为家庭提供现成的跨学科阅读活动素材与操作指南,降低家长参与难度。

四、结论

新时代教育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拘泥于单一学科知识的教学,而更关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本文围绕跨学科视域下低年级语文多样态阅读展开分析,明确了二者的融合基础、实践要点与优化策略,阐述了跨学科视域对阅读教学的价值赋能,以及多样态阅读对低年级学生的适配性。研究表明,跨学科与多样态阅读的融合是提升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未来需进一步深化资源开发与教师能力培养,强化家校协同,让跨学科多样态阅读真正落地课堂、走进家庭,助力低年级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夯实语文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冰心.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跨学科融合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5,(06):125-127.

[2]吴少芳.基于跨学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24):153-155.

[3]曾丽婷.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写作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嘉应文学,2024,(08):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