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
张心雨
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省信阳市 464000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小学要重视革命文化教育,这为中国的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教材指南》指出革命传统要全面融入语文课程,实现革命文化教育的全面性、整体性和长久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划分为不同学习任务群,包括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相关的“专题研讨、作品研习”任务群。课程标准首次调整中国革命传统题材作品,明确革命教育基本形式,将红色文化传承与精神培养上升到教学层面,旨在通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阅读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以理解革命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和《记念刘和珍君》都选自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以“苦难与新生”为主题。《荷花淀》这篇小说通过描写水生嫂等青年妇女的成长过程,展现了她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勇敢、机智和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貌。《小二黑结婚》解放区农村为背景,通过讲述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下农民精神面貌的积极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费》通过讲述黄新同志从事地下党工作时候扣人心弦的故事,体现了革命斗争的艰险和革命者对党的热爱和忠诚。《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为纪念刘和珍等烈士,以悲愤的笔触控诉军阀暴行、批判麻木社会,兼具对烈士的哀悼与对国民精神的深刻反思。《赵一曼女士》是以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真实事迹为核心,通过文学化的叙事视角,还原了她在生命最后阶段的抗争、坚守与精神抉择,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人性深度。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已掌握“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概括”“表现手法赏析”等基础文学鉴赏方法:能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判断人物性格,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学作品,对小说的主题等基本元素有一定的了解。高二学生虽对革命历史有基础认知,但对具体斗争形式缺乏细节理解,认知常停留在“浅层符号化”层面:将人物简单归为“英雄”“反派”,忽略其复杂性与时代关联,需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目标
(一)了解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二)品味文本语言,学习塑造手法,小组合作对比革命女性的人物形象(三)研读文本,感受革命时代女性的觉醒与力量,体会英雄革命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我校“山水文学社”决定举行一个“发现光-追寻光-成为光”的文化沙龙。要求每个班向全校师生宣传一位优秀女性代表。我们班决定研习本单元名篇《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记念刘和珍君》以及课外文章《赵一曼女士》里的女性形象,选一个主角进行宣传。
(二)任务驱动,品读文本
任务一:追寻“她”,领略“她”的风采
问题1.朗读课文,借助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划分层次。
问题2.速读课文,熟悉文本并找出女主角,完成表格。

问题3.根据课文以及补充资料,小组合作,选择一位人物谈谈你对她的印象并说出塑造手法,完成表格。

问题4.比较阅读:水生嫂、赵一曼和刘和珍的共性与个性。完成表格。

任务二:成为“她”——赓续“她”的精神。
学习活动:
1.观看视频《中国女性的力量》选择其中一位女性,谈一谈她身上有哪些“光”值得你追逐,小组讨论,踊跃发言。
2.文化沙龙活动现在进入宣传阶段,各班需要制作宣传海报,请你从水生嫂、黄新、新时代女性中选择一位,写一段宣传词,表达你的敬仰和赞美。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围绕五篇作品展开革命女性形象的赏析,一起走进了革命年代的鲜活故事。这五篇作品没有一味渲染战争的残酷或口号式的热血,而是用不同的笔触,写出了革命的“多面性”。和平年代里,我们或许不用面对枪口与酷刑,但当我们需要为集体出力、为正义发声、为理想坚持时,这些革命先辈用生命诠释的精神,依然是我们的力量。希望这些故事里的精神,能成为我们往后面对生活、追求理想时,一份沉甸甸的力量。
(四)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结合“单元研习任务”三,以小组为单位,汇集家乡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故事材料,分工协作,撰写研究报告。
2.对比阅读《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 中国抗疫记》《黄文秀:用生命诠释最美青春》等文章,思考:跨越近百年,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3.观看《建党伟业》,写不少于500 字的观后感。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温儒敏.用好统编教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
[3]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韦秋宇.基于2024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浅析新高考语文卷命题特点[J].中学教学参考,2025,(13):19-22.
[5]于泽元.课改新趋势与群文阅读的价值[J].辽宁教育,2021(03):16-19.
[6]李红波.略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理论假定和实践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2023,(10):18-22.
[7]张春梅.高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2.
[8]张天翠.群文阅读中的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