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游戏化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作用
张闪闪
西昌月城学校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们奠定扎实语文学习基础是语文教师的小学目标。当前,部分小学语文课堂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导致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热情,参与度低,难以主动投入识字、阅读、表达等学习环节。课堂游戏化凭借趣味性、互动性特点,能贴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征,为激发学习兴趣提供新路径。亟需明确课堂游戏化的作用机制、实践策略与保障措施,对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游戏化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作用机制
1.1 课堂游戏化的情境沉浸作用对兴趣的激发
课堂游戏化的情境沉浸作用对兴趣的激发,通过构建贴近语文学习内容的场景,让学生快速代入学习状态。在识字教学中,将汉字设计成“汉字寻宝”场景,把生字卡片藏在教室不同位置,学生通过寻找卡片并认读汉字完成“寻宝任务”,在情境中感受识字乐趣。这种情境能减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距离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象的游戏场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让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1.2 课堂游戏化的互动竞争作用对参与的强化
课堂游戏化的互动竞争作用对参与的强化,通过设计合作与竞争环节,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词语学习中,开展“词语接龙比赛”,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依次接龙组词,规定时间内接词最多的小组获胜,小组内成员需相互协作、快速思考,在竞争中提升词语积累积极性。竞争机制能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互动过程则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两者结合让学生更主动参与语文学习,避免课堂上的消极观望。
1.3 课堂游戏化的成就反馈作用对热情的巩固
课堂游戏化的成就反馈作用对热情的巩固,通过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奖励,强化学习成就感。在游戏结束后,通过发放“语文小达人”贴纸、积分兑换小奖品等方式,认可学生的参与成果;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小组,在班级展示栏张贴表扬信,让学生获得荣誉感。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及时给予口头反馈,如“这个字读得真准”“你组的句子拼得又快又对”,让学生实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二、课堂游戏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2.1 针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课堂游戏化设计策略
针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课堂游戏化设计策略,需结合汉字特点与小学生认知规律。在识字环节,设计“汉字变变变”游戏,让学生通过添加、减少笔画将一个汉字变成另一个汉字(如“木”变“本”“禾”),在游戏中理解汉字结构;开展“识字大转盘”游戏,转盘上标注生字,学生转动转盘并认读指针指向的汉字,提升识字熟练度。在写字环节,设计“书写小法官”游戏,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让其他学生扮演“小法官”,对照书写标准判断对错并指出问题。
2.2 针对阅读理解教学的课堂游戏化设计策略
针对阅读理解教学的课堂游戏化设计策略,需围绕文本内容与理解目标展开。在课文阅读中,开展“课文寻宝”游戏,提前在文本中设置“宝藏问题”(如“文中主人公做了什么事”),学生阅读后寻找答案,找到答案最多的学生获得“阅读小能手”称号。在课外阅读中,设计“阅读积分赛”游戏,学生每完成一篇课外阅读并提交简单读后感,即可获得积分,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额可兑换奖励;开展“故事拼图”游戏,将课外读物的故事拆分成片段,学生通过阅读片段并排序,还原完整故事,提升阅读积极性与理解能力。
2.3 针对表达应用教学的课堂游戏化设计策略针对表达应用教学的课堂游戏化设计策略,需为学生创造表达机会降低表达压力。在口语表达中,开展“词语接力说句子”游戏,学生依次用指定词语说一句话,句子连贯且符合逻辑即可过关,如用“春天”“花朵”“小鸟”接力造句,锻炼口语组织能力;组织“故事创编接龙”游戏,教师开头讲故事,学生轮流接编后续情节,鼓励大胆想象,提升表达兴趣。在书面表达中,设计“句子魔法屋”游戏,提供简单句子(如“小明在看书”),让学生通过添加形容词、副词等“魔法元素”将句子变得生动(如“可爱的小明在认真地看有趣的故事书”);开展“作文闯关”游戏,将作文写作拆分为“确定主题”“列出提纲”“完成初稿”“修改完善”四关,每闯过一关获得相应奖励,让学生在游戏中克服写作畏难情绪,提升表达应用能力。
三、课堂游戏化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效果保障路径
3.1 课堂游戏化设计的适配性把控策略
课堂游戏化设计的适配性把控策略,需确保游戏与语文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征匹配。在教学目标适配性上,游戏设计需围绕教学重点,如识字教学的游戏需聚焦生字认读与记忆,避免游戏与教学目标脱节导致“为游戏而游戏”;在学生年龄适配性上,低年级学生适合简单、直观的游戏(如识字卡片游戏),高年级学生可设计复杂、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如故事创编、阅读竞赛),贴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兴趣点。
3.2 语文教师课堂游戏化引导能力的提升策略
语文教师课堂游戏化引导能力的提升策略,需从游戏设计、组织、反馈三方面强化教师能力。开展专项培训,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分享课堂游戏化设计经验、组织技巧、反馈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提升教师实操能力;建立教师交流机制,组织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游戏化教学研讨,分享成功案例与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如针对 “游戏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低” 的问题,集体研究改进策略。
3.3 课堂游戏化实施中的秩序管理优化策略
课堂游戏化实施中的秩序管理优化策略,需在保证游戏趣味性的同时维持课堂秩序。在游戏开始前,明确游戏规则与纪律要求,如 “发言需举手”“遵守游戏时间”“尊重他人”,让学生清楚行为边界;将纪律要求融入游戏设计,如设置 “纪律小标兵” 角色,表现遵守纪律的学生可担任该角色,监督游戏过程并获得额外奖励,用正向激励引导学生遵守秩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实时观察学生状态,对出现的轻微纪律问题及时用眼神、手势提醒,对严重扰乱秩序的行为暂停游戏并进行教育,避免因秩序混乱影响游戏效果与教学进度。
四、结论
课堂游戏化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需先明确情境沉浸、互动竞争、成就反馈的作用机制,再针对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表达应用设计实践策略,最后通过适配性把控、教师引导能力提升、秩序管理优化提供效果保障。该体系突破传统语文教学 “重知识、轻兴趣” 的局限,构建 “机制 - 策略 - 保障” 的完整逻辑链。推广该体系,对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小学语文课堂游戏化教学的科学化实施提供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丁兆唐.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游戏化教学探讨[J].读写算,2021,(15):59-60.
[2]刘子亮,李小林.浅谈小学生游戏化学习走进语文教学课堂[C]//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南塘中心小学;,2019:369-371.
[3]鲁光霞.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22,(09):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