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分析依托运动包器材提升大班幼儿运动兴趣的实践策略

作者

胡梦蕊

商丘市第三幼儿园

引言

运动包是一种较新型的运动资源,具有多样性、便捷性和可创造性等特点,能够为大班幼儿提供更丰富的运动体验。因此,在大班幼儿的运动活动中,可以依托运动包器材有效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并不断优化幼儿园活动设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 运动包器材在大班幼儿运动中的应用优势

1.1 具备显著便携性,适应不同场景

运动包器材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等特点,可以携带到室内、户外等不同场景,无论是幼儿园的操场、活动室还是社区的公园、广场等,都可以铺设运动包,开展丰富多彩的运动活动,以此打破传统运动器材对场地的限制,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运动机会。

1.2 种类丰富满足变化需求

运动包器材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器材,如投掷类、平衡类、绳类、球类等,可以满足大班幼儿不同的运动需求。例如,可以满足幼儿的协调能力、投掷能力、平衡能力等,同时通过丰富的器材种类,设计多样化的运动活动,体现运动包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1.3 具备高可创造性,激发幼儿想象力

运动包器材的玩法具有高度的可创造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组织和创新器材的使用方法。例如,可以用于跳绳、拔河,也可以搭建障碍物,球类可以进行传球、拍球,还可以开展投掷游戏。通过创造性材料的应用,激发和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运动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2 依托运动包器材提升大班幼儿运动兴趣的实践策略

2.1 科学设计活动,满足幼儿心理需求

在大班幼儿运动活动中,要想体现出幼儿运动需求的激发效果,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器材。要明确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其兴趣需求。在选择运动包器材时,要尽可能体现出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例如,尽可能选择直径柔软或颜色鲜艳的皮球,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选择自由拼接的积木式平衡板,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确保器材本身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结合幼儿的运动能力水平,使器材分成不同的难度等级,让幼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器材。例如,平衡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使用较低的平衡木,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使用较高的平衡木。且持续更新运动包的种类,以增强幼儿的运动新鲜感。

物和绳子等器材设置不同的关卡,让幼儿在探险活动中进行奔跑、跳跃、平衡等,有效提升幼儿的运动兴趣。同时,也可以组织游戏化运动活动,确保运动活动与游戏有机结合,使其运动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可以结合运动包器材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游戏内容,如跳绳、接力、投掷沙包、排球比赛等项目内容,并在游戏之中设置规则和奖励机制,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享受快乐。此外,教师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幼儿自主设计相应的运动活动,从而在提升运动兴趣的同时,增强学习的成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运动包器材自主设计游戏玩法或规则,然后组织其他幼儿合作参与。例如,幼儿可以利用绳子和皮球设计“感恩小猪”游戏,让幼儿用绳子拉着皮球前进,体验运动的快乐。

2.3 创设良好的运动环境,构建热烈运动氛围

在运动包器材的应用中,需要匹配与之相对应的运动场,在激发幼儿融入兴趣的前提下,使其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关键在于结合运动活动的内容和运动包的特点,对运动场地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打造出更加轻松愉快的运动氛围。例如,在户外球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在场地周围设置相应的彩色标志,用作障碍物或目标物,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可以在室内开展相关活动,在地面上铺设彩色地垫,让幼儿在上面进行平衡练习,同时营造出更加宽松自由的运动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要尊重幼儿的选择和意愿,允许幼儿结合自身的节奏和方式展开运动。例如,在幼儿运动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批评和指责。在幼儿创造出新的玩法时,幼儿教师应学会进行肯定和表扬,激发幼儿的运动积极性。通过打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和强化环境导向,使得幼儿的综合活动效果得到提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班幼儿的体育运动活动中,幼儿教师应提前逐步展开运动举措的调研和效果的观察,教师需要高度关注运动包器材的有效应用,并充分挖掘运动包器材作为技术载体的潜力,使大班幼儿的运动兴趣得到激发和调动。幼儿教师要科学设计和有效选择运动包器材,在活动形式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同时打造更加良好和谐的运动环境,进而在多个方面系统推进优化推行的前提下,使得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类器材的应用和活动实践之中,从而为其运动性质的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2.2 创新运动活动形式,丰富幼儿运动体验

在具体操作环节,需要开展主题式运动活动,以特定主题为核心,确保多种运动器材和运动内容充分融合。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不同主题,例如可以开展森林探险、运动会等相关主题活动。在森林探险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运动包中的平衡板、障碍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 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2] 王春燕 .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