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中价值引领策略研究

作者

臧锐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 022250

引言:

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塑造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较少关注学生思维的激发与深度发展。议题式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它通过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思考,还能培养他们在复杂情境中的价值判断能力。

1. 议题式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议题式教学目前作为一种高中思政课中可以运用的趋势,就是根据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密切联系,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主动行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改变以往单方面的知识授课模式,让议题式教学让学生能对知识进行探讨,在探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观 [1]。

2.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教师引导能力与教学内容衔接不足的困境

虽然议题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但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将课本内容与社会议题充分融合。教师的引导能力不足,往往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偏离课标要求,讨论陷入表面化或碎片化的阶段[2]。

2.2 学生参与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不足

议题式教学允许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都对社会议题缺少足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习惯于被动地受教师指导而参与议题的讨论,于是这种被动性造成课堂讨论过于表面化和缺乏深度,导致学生批判思维力和独立性得不到充分发挥[3]。

3.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中价值引领策略

3.1 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与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中的教师,不应该仅仅是单纯地“讲”,而应成为引领学生思考的“问题解决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开放性提问、引导式讨论,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兴趣。如在完成《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后中国屈辱的历史,然后结合今天中国的复兴来讨论“为什么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让中国独立富强起来?”通过纵横综合、横向关联、交叉印证的讨论,使学生领会不只是掌握教材内容,更要通过回顾中国屈辱、复兴的历史等,看到现今社会现象中的背后,从现象到本质,使学生的认知和思考都能实现跨越,从而升华思想,内化价值观[4]。

3.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的教学路径

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教师通过思政课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积极从多元观点出发,培养学生面对复杂情景的独立判断能力。如在开展教学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个“为什么其他国家不可行模式在中国能够取得成功的思考”,通过讨论当前中国发展模式与西方国家间的差异,让学生从中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5]。

3.3 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实践性,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感

课堂讲授方式应当突出课堂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使学生有参与感和认同感,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如讲授“伟大的改革开放”,可以以身边实际的变化情况为例,包括家乡的交通变化、科技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验,并与同学们交流,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正确认识自身在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使命与责任、意识和责任 ,加深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与自身生活经验联系的密切性。

结束语:

课题式教学是一种灵活化、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注入了活力,但针对当前课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怎样实现“课”这一突破口依旧值得任课教师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确需要优化教学手段、调动积极性、提高批判力,以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承担起社会责任感,最终将课题式教学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和效用中去。

参考文献:

[1] 谭 德 生 . 议 题 式 教 学 中 的 价 值 引 领 路 向 [J]. 中 学 政 治 教 学 参考 ,2024(26):27-29.

[2] 徐贵芳 . 基于生活开展深度学习的议题式教学策略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5(1):54-56.

[3] 丁 一 方 . 思 想 政 治 课 议 题 式 教 学 的 实 践 进 路 [J]. 课 程 教 学 研究 ,2024(5):47-53.

[4] 陈海永 . 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的探索 [J].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4(11):77-78.

[5] 刁如飞 . 活动型课程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实践分析 [J]. 中学政史地 : 教学指导 ,2023(10):86-87.

[6] 王恒富 .”大思政课”教学路径的价值定位与应然选择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