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解题技巧探究
曹喻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小学 226401
摘要:“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提出的新育人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至关重要。为落实这一培养目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数学解题技巧的锻炼与解题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并探求有效的解题技巧教学策略,指引学生高效解题,促进学生提升解题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解题技巧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解题技巧就是连接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桥梁。文章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一、加强知识教学,夯实解题基础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并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才能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有效解决数学问题。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确保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并能正确进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在教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本质,即重复加法的简便运算。如20×3的计算,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画图等不同的方式,厘清“3个20相加就是20×3”这一算理,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运算的一致性,帮助学生实现从加法到乘法、从一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拓展,从而形成对乘法运算的直观感受。在理解乘法算理后,乘法计算就水到渠成了。竖式计算是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重要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在教授竖式计算时,教师可以借助表格、点子图以及竖式,拆解每一步计算的过程和原理,着重强调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和规则,完善学生的乘法知识体系,夯实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审题习惯,提升解题能力
分析和判断能力是解题过程中的关键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识别条件、厘清关系,培养学生的审题、分析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思维训练,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明确面积是用来表示平面图形大小的量,再讲解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又以一道典型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题为例:“用一根1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面对这道题,很多学生会下意识地套用公式,但一旦发现题目没有给出长方形的长,就无从下手了。对此,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题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要先知道什么条件?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得知宽是4厘米,所以需要先求出长。再根据‘用一根1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的长方形’这一条件,可得知18厘米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结合宽是4厘米这个条件,便可求出长方形的长。最后再借助公式,就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指点学生提炼问题条件,让学生学会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实践探究,活化解题思维
实践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方式进行探究,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为例。在教授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之前,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整数加减法运算和小数加减法运算题,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对比整数和小数加减法运算的异同。学生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虽然二者的计算方法不同,但算理相同,即都是对齐计数单位再计算的,也就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加减。学生理解二者运算的一致性后,就能将旧知识灵活迁移至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中。教学时,教师围绕“探究计数单位的一致性”这一主题,开展丰富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借助折纸、画线段图等方式探究分数单位的统一,进而理解“分数的加减法也是计数单位的加减”这一原理。教师将新旧知识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解题方法,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善用错题资源,提升解题水平
错题是宝贵的解题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错题集,对错题进行认真分析和反思。通过分析错题原因,学生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错题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解题技巧。以“小数的乘法与除法”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建立错题集,收录自己在小数乘法与除法练习中的错题。这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和反思错题集中的每一道题目。比如,对于0.032×28这道小数乘法题,学生对小数点位置处理不当。在分析时,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小数乘法中小数点位置的处理规则,如计算小数乘法只需要把两个小数的末尾数对齐,并指出学生的错因。另外,教师还提供类似的小数除法题让学生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运算规则。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教学期间渗透解题技巧,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出发分析、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部规律与联系,巧妙地实现正向迁移与运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解题技巧的教学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其林.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中年级解题技巧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2(36):22-25.
[2]徐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解题技巧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3(4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