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性学习”的高职外语特色劳动教育探究
李庚敏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7
摘要: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将劳动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以服务性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圈理论为框架,结合应用英语专业的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对高职外语特色劳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劳动教育 服务性学习 经验学习圈 高职
一、引言
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建国初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都体现了劳动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具体到各个学校,劳动教育的比重和开展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并重的教育方针,再次将劳动教育提到了新的高度。2020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则从细节上详细说明了劳动教育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途径等。当前,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大中小学都将劳动教育摆在了非常重要的高度。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一向重视劳动教育。学校的前身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存续期间(1978-2001),每周都会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周”活动。轮到的班级在校园内进行清洁、维修、整理等日常生活劳动。由于是师范学校,学生每学期会到中小学进行见习。毕业学期进行毕业实习。进入新时代,紧跟时代要求,学校大力开展实训、实习等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服务性劳动教育。一系列的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精神,为将来走上就业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论文以服务性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圈理论为框架,结合学校应用英语专业的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情况,对高职外语专业的特色劳动教育进行探索研究,为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服务性学习、经验学习圈理论和劳动教育
1. 服务性学习与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有一种提法叫做“服务性学习”,由罗伯特·西格蒙和威廉·拉姆西在教育董事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美国国家实验教育协会将服务性学习定义为“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的东西进行积极反思的有组织的服务活动。”田华在《服务学习的概念、特点及启示探析》中将服务性学习概括为“将课堂教学、有意义的社区服务和批判性思维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人格发展和培养公民责任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服务也是劳动的一种。服务性学习中的服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是学习活动。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在校期间提供这些服务,是劳动教育。因此,笔者认为,美国所提倡的服务性学习和国内提倡的劳动教育,应属同一概念的不同提法,尽管在具体的学习或教育内容上有不同。美国的服务性学习提倡以为社区提供服务为主。在为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包括规划、服务、反思、评价4个阶段。国内的劳动教育以有目的、有计划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重点,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同时,强调要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开设相关的劳动理论课程。王力娟在《不同国家服务性学习的开展形式及其启示》中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地的服务性学习开展的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服务性学习或劳动教育是全人类教育的共同内容。我校应用英语专业在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在三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到本地的大型展会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或涉外企业提供服务,进行劳动教育。整个过程也像服务性学习一样,分成前期的规划,中期的服务实施和后期的反思、评价四个阶段。
2. 经验学习圈理论和劳动教育
服务性学习理论源于约翰·杜威的经验教育思想,属于经验学习的一种。说到经验学习,不得不提到大卫·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库伯在总结了在杜威、皮亚杰等人的观点后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他认为,任何学习都应该遵循学习圈,即由具体经验或经历、反思性观察、抽象的概念化和主动的实践组成的一个循环,如下图所示。
经验学习圈理论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主要通过实习实训等课程开展。我校应用英语专业自2011年成立以来就开设了实训课和毕业实习两门课程,组织学生到广交会和周边企业提供涉外服务。学生在参与这些服务性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具体的劳动经验。服务性劳动结束后,对劳动经历进行反思、总结,加深对职业道德、劳动精神、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抽象概念的理解。这些经历、反思、理解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主动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服务性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圈理论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服务性学习理论让我们看到劳动教育在世界各国普遍开展的现状,而经验学习圈理论则从学习的规律层面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接下来,我们将从实习实训角度介绍应用英语专业的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三、应用英语专业的劳动教育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其中一点要求是:“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多年来,应用英语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基础素质课程、基础素质综合实践课程、专业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的“4+1” 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和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综合实践课程包括专业技能实训、岗位实习等。
专业实训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我们组织学生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及其周边企业提供三周的服务性劳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国际贸易盛会之一,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由于广交会的涉外性质跟应用英语专业未来就业方向高度一致,我们跟广交会官方和下属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每届广交会均派出近100名学生参与到广交会开展期间的餐饮、酒店、办证和摊位翻译等服务性劳动实践当中。学生在真实的服务性劳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学习英语口头表达、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知识,同时接触、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文化。多年来,我们为广交会的顺利举行作出了一定贡献,得到相关企业的肯定。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真正体会到了自己劳动的价值,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劳动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锻炼了职业技能,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岗位实习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是学生走上将来的就业岗位前的企业实践劳动,为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工作、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短期的实训课程提供机会让学生初步了解行业现状、社会现实,提供初级的服务性劳动。而岗位实习,由于持续时间比较长,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进行劳动实践。最初的几年,我们采取的是与企业密切合作的方式,选择三到四家英语服务型企业(如外贸和跨境电商企业),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岗位实习的任务整体打包,由企业进行培训、管理、工作和评价的方式。学校派出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近年来,我们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方式,不限定学生去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学生可以自主寻找与专业相关的服务性企业进行岗位实习。某种意义上来说,扩大了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数量,也扩大了服务性学习和劳动教育的广度,更好的满足了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更深层次和更广的广度上进行服务性学习和劳动教育,有利于将来的就业,也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世界观、劳动精神、服务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如前所提,服务性学习一般分为规划、服务、反思、评价4个阶段。我们开展实训和岗位实习也是基于这四个阶段进行的,实行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管理。学校和学院进行统筹安排,发布实习实训教学任务。专业教研室进行具体的实训实习课程的规划和安排。之后选择合作企业或者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服务性企业去进行服务性学习和劳动教育。服务性学习或劳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的指导。指导工作一般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完成。企业导师主要负责与具体服务和劳动相关的指导工作。校内导师主要负责专业知识相关的指导。两者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完成服务性学习和劳动教育的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学生结束实习实训课程后就进入了反思阶段。此阶段学生根据前期的服务和劳动进行反思,撰写总结,着重写收获和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和今后的就业指导。为了保证服务性学习和劳动教育的实际成效,必须确保规划、服务、反思、评价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成效。因此我们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会进行严格筛选。在过程中也会严格要求导师完成相关任务。从经验学习圈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广交会实训和企业岗位实习的过程中收获的是具体经验。课程结束后撰写反思和总结是反思性观察。总结中关于未来的努力方向是抽象的概念化。毕业后走向就业岗位是主动的实践。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过程中所做的一切也符合经验学习圈的理论观点,四个方面形成了一个闭环。
在日常教学中开设专业的劳动理论课的同时,开设实训课程和进行岗位实习是应用英语专业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成功的。实习实训实践课程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服务精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四、对于劳动教育的几点建议
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有了新的规定、新的要求。职业院校外语专业依然可以按照实训课和实习课程相结合,加上相关劳动理论课程,再辅以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这一模式进行劳动教育。以下关于劳动教育实践的建议,供参考。
1. 加大相关劳动理论课程开设的力度。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目前很多院校都将劳动教育列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劳动教育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就我们应用英语专业来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将实习实训等劳动实践教育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劳动理论课的开展。或者深度不够,流于形式。今后,我们将完善劳动理论课程的设置,可考虑将劳动理论课与思政课程相结合。
2. 提高劳动教育合作企业的参与度。
通过实习实训进行服务性学习或劳动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多年的实践表明,大部分企业在和学校合作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企业的利益,强调服务而忽略了学习。强调劳动而忽略了教育。我们在选择校企合作企业的时候,要选择那些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的企业。优先考虑有专门提供给实习生的岗位的企业。这类企业对学生的培训、管理、教育等方面有比较多的经验,对学校发起的劳动教育比较配合,因此参与度比较高。一般会比较积极地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学校共同完成劳动教育,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服务性学习和劳动教育的效果。
3. 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指导。
劳动教育和劳动的区别在于教育两字。本质上来说,学生参与实习实训是一种劳动。如果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实习实训就只是一种劳动。因此,为了体现劳动教育教育的本质,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过程性指导,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执行。为了避免流于形式的指导,应该选择责任心强、业务知识过硬、参与热情高的导师,全程跟踪指导。
五、结语
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教育是全人类教育的普遍内容。世界各地的服务性学习与我国的劳动教育本质上是一样的,说明了劳动教育的普遍性、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经验学习圈理论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时代对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应用英语专业探索出了实训+实习+劳动理论课相结合的特色劳动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田华, 服务学习的概念、特点及启示探析[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2年1月
2. 王力娟,不同国家服务性学习的开展形式及其启示[J]. 教学学术, 2021年1月
3. 孙 鹭, 论库伯“学习圈理论”的价值内涵及对成人教育的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17年6月
4. 树德增智育新人—教劳结合的实践探索,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1/2021_zt15/fjl/fjl_zongshu/202107/t20210726_546797.html
5. “德智体美劳”的历史沿革, http://www.zjjyb.cn/html/2018-11/02/content_16861.htm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0-03/27/c_1125774431.htm
7.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https://www.gov.cn/zhengce /zhengceku/2020-07/15/content_5526949.htm)
本论文为2023年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服务性学习”的外语特色劳动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23JG006)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