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一体化发展研究
宋丽洁 冯茹梦 李蕊 刘雅辉 魏思婕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一、引言
近年来,面对人口出生率下降与现有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托幼一体化成了为家庭减轻负担、缓解养育焦虑的有效途径,其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托幼一体化当下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已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借鉴吸收国外托幼一体化经验、实证研究托幼一体化现状、探索托幼一体化师资培养模式等多方面[1]。
二、托幼一体化经验研究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如英国、新西兰、瑞典、芬兰等率先开展改革,通过行政整合、课程衔接与师资融合等措施,将早期教育与保育系统结合,并于2001 年发布首份《强势开端:早期教育和保育》报告,奠定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英国作为托幼一体化改革最为典型的国家之一,通过在宏观层面上规划好国家整体教育理念、目标,在中观层面上规定好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有关标准,在微观层面上规划好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具体指标,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模式[2]。在管理体制方面,英国专门设立儿童发展部门,以立法形式明确教育、健康、卫生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在经费保障方面,实行政府拨款、家长收费和捐助相结合的多元筹措方式,并实行精准的成本核算办法确保合理分配资源。可见,托幼一体化的推进离不开一套系统的制度安排、科学的治理体系和稳定的经费保障。与此同时,新西兰的改革路径也颇具特色,新西兰通过系统性改革建立了完善的 0-6 岁儿童保教体系 [3]。一是整合管理体制,将儿童保育服务从社会福利系统转入教育部统一管理,通过《教育法》确立 0-6 岁儿童教育保育的法定地位。二是加大财政投人力度,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经费保障。三是实施全国统一课程标准,设定五大学习领域,采用分段一体化设计。四是注重幼儿教师培养,成立 3 年制综合性培训,保证早教人员待遇。这是通过统管式改革在管理、经费、课业及师资方面建成托幼一体化模式的有效借鉴。基于国际经验的比较研究,龙湘婕认为在考虑本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应该坚持重视早期发展理念的一体化、规范政府主体责任、托幼课程一体化及完善托幼教师培养、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等托幼一体化建设策略,其吸收了国外托幼一体化中政府主导原则,同时注意到了国外托幼一体化中课程体系建立、托幼师资培育等问题,是适应于我国托幼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三、托幼一体化发展现状研究
托幼一体化发展存在托育供需不平衡、幼儿园准入要求与托育普惠未普及、托幼机构发展不完善与不规范的问题 [4]。一方面,托育供需矛盾突出,家长托育需求大,然而托育机构供给却严重滞后,实际入托比例低。另一方面,托幼机构自身发展问题重重,公办托育稀缺,民办普惠未普及,非普惠民办园或早教机构收费高昂且缺乏管制。同时,托幼机构定位不清、监管不到位、专业度不够。另外,已有研究发现,尽管托幼一体化背景下幼儿园整体保教质量较好,但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5]。例如 : 部分幼儿园把幼儿园目标定在偏重教师的价值追求,轻视甚至忽略了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教轻保的现象,不利于正确发挥保育和教育的功能。其二是部分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依然存在,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偏向于教师价值取向的现象,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教授,降低了游戏和直接感知体验的比例,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再者是幼儿教学评价没有关注到幼儿的情绪情感以及社会性发展等。面对当前托幼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问题,虞永平学者强调,托幼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不同部门、人员的协调与配合,以及政府的积极推进 [6]。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多元、多样化的基础教育方向,注重群体性、全民性和多元、多样化的具体实施方式,让 0-3 岁的孩子得到科学地保教服务。
四、托幼一体化师资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是托幼一体化成功推进的关键。当前我国的教师培训体系存在明显短板,其重点主要放在培养 3-6 岁幼儿园师资方面,对 0-3 岁婴幼儿师资的培养严重不足。从现有托班教师来看,大多是学前教育的毕业生,还有部分保育员是临时聘请来的。幼师群体因长期专注 3-6 岁幼儿教育,所以在面对0-3 岁婴幼儿保育工作时专业性不足。保育员虽累积了一定的保育实操经验,却又因缺乏教育理论知识而难以胜任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多数托班教师并未取得“育婴师”资格证书,且自身也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难以保障早教服务的专业性与高质量 [7]。另外,王磊学者的研究揭示了我国儿童早期保育服务队伍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8],首先,是人才吸引方面的问题,由于薪酬受限,发展空间较小等原因,现有从事早教工作的人员较少。其次,是专业素质方面的问题,包括专业背景不符合、专业素质结构单一、学历层次偏低和持证上岗率低等。最后,是培养体系方面的问题,职前培养学校较少、在职培训体系不够健全,所以从业人员的来源渠道单一。这些问题共同制约了我国早期保育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针对这些问题,孙静学者提议应该建立有利于提升教师信息技能的外部环境、加强托幼教师信息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加强托幼教师管理,提高托幼教师地位待遇,从而更好地提升托幼教师综合能力,以更好地完成托幼一体化教育需求。整体而言,相关研究为托幼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完善与发展,从问题剖析到策略制定,提供了参考,对推动托幼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
结论
托幼一体化是缓解家庭养育压力、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国外研究表明,政府主导下的管理体制整合、稳定持续的资金投入、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托幼一体化实现的基础保障。我国要积极践行托幼一体化,也必须面对现有托育服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机构良莠不齐、师资培育体系尚不完备等问题。因此,今后要进一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立足国情实际,明晰政府职责,完善课程和师资培养体系,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构建兼顾公平与质量的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为0-6 岁儿童提供连贯、优质的保教服务。
参考文献:
[1]崔钿青 , 刘强 . 我国托幼一体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J]. 盐城师范学 院 学 报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2024,44(06):54-63.DOI: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24.06.076.
[2]易 凌 云 . 学 前 教 育 托 幼 一 体 化 的 国 际 趋 势 与 启 示 [J]. 教 育家 ,2019,(31):1.
[3]刘国艳 , 詹雯琪 , 马思思 , 等 . 儿童早期教育“托幼一体化”的国际向度及本土镜鉴 [J]. 学前教育研究 ,2022,(04):15-27.DOI:10.13861/j.cnki.sece.2022.04.002.
[4]李心洁 . 生育政策变革下托幼一体化发展的需求与实现 [J]. 教育导刊( 下半月 ),2021,(08):26-31.
[5]田凤娟 .“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托育服务发展路径研究 [J]. 科技风 ,2024,(10):152-154.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410050.
[6]虞永平 . 托幼一体化的政策导向与课程理念 [J]. 学前课程研究 ,2008,(06):4-6.
[7]刘昕 , 周文华 . 托幼一体化师资培训的思考与探索 [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33):252+254.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0.33.194.
[8]孙静 .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 0~6 岁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的发展及师资培养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32):135-136.
作者简介 : 宋丽洁 (2000.02-),女,汉族,河北省承德市,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幼儿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