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共同体探析
李芳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是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的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通过观察,在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的进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育效果,需要社会各界参与主体予以重视并做出有效解决。在此,文章就分析了当前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家校社为教育平台的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共同体;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一、引言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手段。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依托于人民群众对其的支持,是每个人民群众通过努力奋斗、不断前进而汇聚成的最终目标。任何一个青少年都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从中树立爱国意识,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感悟我国历史长河中沉淀下的文明与智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叹中华民族的伟大,提升民族的自豪感。而在这个进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主体包括但不局限于学校,还包括了家庭与社会,三方相互配合、协作,构建起爱国主义教育共同体,才能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二、当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从学校方面分析
首先,学校教育侧重知识教育,即使素质教育带来了影响,但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彻底转变过来,在这样片面思想的指导下,爱国主义教育并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它仅仅是作为政治课教学结构中的一部分被教师简单的去讲解,敷衍的态度明显、教学形式化严重。其次,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存在明显的知识化倾向,教师侧重于爱国有关知识与理论的讲解,很少会将其实践化。这样的教育变成了知识的积累,缺乏生机和活力,鲜有温度与美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也难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二)从家庭与社会层面分析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家校社共育已成当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共识,它的落实在于为培养优质学生创造教育合力和全方位的教育环境。但实际上,家庭与社会参与学生教育工作的力度并不高,且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不够,导致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缺乏整合性,从而降低了教育效果。一方面,家长面对的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还要面对生活与事业,他们很难在生活与教育之间取得平衡,且家长普遍认为自己不具备教育专业性,不能在教育中发挥有效作用,导致参与性不高;另一方面,家长与教师之间没有形成明确的合作目标,不知能否合作;缺少合作动力,不知为何合作;找不到合作契机,不知何时合作;缺少合作能力与合作平台,不知怎么合作。同样社会各界力量也是如此,鉴于自身的属性,无法真正参与到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
三、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共同体建构的优化措施
(一)明确教育方向,达成合作意识
教育观念的正确性会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因此要想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共同体,学校就要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引导下家庭、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通过各种形式宣扬爱国主义教育,明确教育方向,彼此之间就“爱国主义教育”达成合作共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创设良好环境。教师要基于学校下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任务、遵循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利用家长会、微信等形式向家长传输其重要性,要引导家长如何正确去看待和指导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充分融入与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让家长对爱国主义教育有全新、全面而深刻的认知,那么在合作中就会达成思想上的一致性,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合作意识、教育意识。比如,学校在围绕国庆节开展主题班会之前,积极联系家委会,邀请他们为班会出谋划策,开展以“我家巨变”为主题的故事讲述活动,这一活动充分调动起家长们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到自己小家的变化,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增强了自身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二)整合各方资源,拓展教育渠道
爱国主义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不仅仅是参与主体的落实,更重要的是各参与主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助力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各方相互配合,积极寻找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优化配置,以此来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更加高效的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教育效果。比如,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它所蕴含的教育资源是丰富且多样的,对此,一方面,学校可以针对每个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不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采用多样的方法将其传递给学生。像依托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等这些显性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像依托升旗仪式、传统节日等载体进行相关教育;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组织班会或者实践活动(清明节网上祭奠先烈活动、国庆节文艺汇演或手抄报、征文比赛),以这样的活动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另一方面,学校要要注重开发与利用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比如,教师会要求学生以采访者的视角向家长了解其作为祖国各项事业建设者的心得体会,并在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上分享自己的采访内容和启示;在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节日,带领学生步行到当地烈士陵园、博物馆参加政府组织的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节目,联系社区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布置爱国主义教育展板等,这些不同的活动就是将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予以了整合,从而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要打破“学校教育”壁垒,要善于利用家庭和社会、政府等各方资源,建构教育共同体,把学生引到广阔的世界中、火热的生活中,促使其结合生活经验去了解、感受、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并将其转化成内在动力,付诸于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赵轩.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探析[N].西北师大学报,2024(03):82-90.
[2]蒋笃君.新时代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实践进路[N].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24(04):66-72.
[3]彭文照.新时代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索[J].四川教育,2022(10):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