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分析
罗剑英
广宁县第六小学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古诗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记忆和背诵能力的训练,更是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感的关键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尤其是在古诗教学方面,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分析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引言
古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尤其是在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培养。而古诗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语言形式、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 、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关系
1.1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面临复杂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多元需求时,能够有效应对并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包括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审美情感、创新精神等方面。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提升。具体来说,语言文字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流畅地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1.2 古诗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了丰富的历史、哲学和审美价值。它不仅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能够让学生初步接触到诗词的形式与魅力,感受文字的节奏与情感。通过古诗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升其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古诗中蕴含的历史故事、人物情感和自然景象,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3 核心素养对古诗教学的要求
核心素养对古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古诗教学应当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古诗的字词句,还应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解读等方式提升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内涵,增强其语言应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其次,古诗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文化自信。
二 、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内容普遍存在单一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选择上,许多学校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注重诗文的背诵和记忆,忽视了学生对诗词的深层理解与多维度体验。例如,许多古诗教学仍然局限于诗句的逐字解释和背诵,而没有拓展到诗人背景、创作动机和历史文化的剖析。学生往往只能记住诗句的表面含义,缺乏对诗歌内涵的深入思考。
2.2 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古诗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较少,缺乏互动性和创造性。许多教师仍然采用讲解—背诵—默写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方法较少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如多媒体、互动软件等,未能充分利用多样的教学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虽然一些教师尝试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但整体上,古诗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仍显得较为陈旧和局限。
2.3 学生兴趣的缺乏
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普遍较低,这是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许多学生认为古诗较为抽象和难懂,觉得其语言晦涩难解,无法与自己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共鸣。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侧重对诗句的记忆和背诵,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这使得学生很难从诗歌中体会到情感的共鸣和美的享受。此外,古诗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很多学生觉得古诗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采取更为生动、有趣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
三、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3.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策略。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古诗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故事、历史背景或实际生活场景,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世界。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夜晚的自然景象、播放月光的音效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宁静夜晚的氛围中,体会李白的思乡之情。
3.2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为了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提升课堂效果,古诗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讲解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使用多媒体课件、互动白板等工具,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作者生平及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深层意义。其次,除了课堂讲解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增加互动性,促进学生对古诗的自主探索与思考。
3.3 跨学科融合,拓展文化理解
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古诗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拓展学生的文化理解。因此,跨学科的融合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古诗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内容,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和社会风貌。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及跨学科融合等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还能促进其语言表达、文化理解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兴趣需求,创新教学方法,使古诗教学更具活力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张雷.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102.
[2]吴雪玲.君子之行,始于诗情间——核心素养下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129.
[3]李凡.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君子之行 始于诗情间[J].读写算,2019(0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