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工作
梁艳
虎林市文物保护中心 158400
摘要:随着文旅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旅融合不仅推动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也使得文物保护进入了更加复杂的局面。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促进旅游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文物,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文旅融合对文物保护工作带来的影响,探讨了文物保护中面临的诸如商业化过度、游客干扰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多项应对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升保护技术、加强公众教育等。通过对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指出,文物保护不仅要考虑传统的保护方法,还应结合时代的需求与科技的发展,探索创新的保护路径。未来,文物保护工作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参与,为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和文化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保护技术
引言
文物保护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逐步走向了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而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物保护不仅要面对传统保护问题,还要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与冲击。近年来,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广,促使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文物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复杂问题。文物保护不仅仅是传统的历史遗产的保存,更是文化与社会、经济之间的互动与平衡。本文将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保护面临的新问题,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提出应对措施,并展望文物保护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保护的挑战
文旅融合推动了文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然而,过度的商业化和游客的过度干扰,使得文物保护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首先,商业化过度的开发使一些文物遗产地的环境遭到破坏,原本的历史文化氛围被现代化的元素所冲淡。例如,一些景区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在文物遗址周边修建了大量的商业设施,导致文物所在的环境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甚至破坏了文物的原貌。其次,游客的频繁流动和不规范行为也对文物造成了很大压力。大量游客的涌入,不仅加剧了文物的磨损,增加了保护成本,还可能带来游客的破坏行为,如触摸、拍照、甚至刻字等,这些行为对文物的保护构成了严峻的考验。此外,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保护与开发并行的矛盾,导致文化遗产面临被忽视的风险。文物作为文化的载体,其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存物质本身,更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因此,如何在推动文旅融合的同时,做好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在文旅融合的推动下,许多地方加强了对文物遗产地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现有的文物保护工作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首先,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相对滞后。尽管我国已有多项关于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资金短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例如,在一些旅游景区中,虽然有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但由于旅游利益的驱动,往往导致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难以有效平衡。其次,保护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仍然不足。当前,尽管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如数字化保护技术、无人机监测、3D扫描等,已经在一些文物保护项目中得到应用,但在大多数遗产地,传统的保护手段仍然占主导地位。传统保护技术不仅面临人员和资金短缺的问题,且难以应对现代社会中日益复杂的保护需求。再者,文物保护的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较低。虽然近年来有关文物保护的社会宣传有所加强,但在广大公众中,特别是一些游客和地方居民中,仍然存在对文物保护重视不足、破坏行为普遍存在等问题。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保护的应对策略
为了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有效地保护文物,必须采取多方面的应对策略。首先,要加强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文物保护的立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并加强对文物保护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能够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应加强跨部门的协调合作,推动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确保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不仅能保护文物的物质形态,还能传承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次,要推动文物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保护、3D建模、智能监控等技术的应用,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高科技手段,可以更加精确地对文物进行监控和保护,避免传统保护方式中的不足。在一些重要文物保护项目中,数字化技术能够通过精确扫描和虚拟重建的方式,保存文物的详细数据,为今后的修复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第三,要加强社会宣传和公众教育,提升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通过加强对文物保护的普及宣传,增强民众和游客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减少人为的破坏行为。
四、文物保护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文物保护工作将越来越注重与旅游、文化传承的结合,以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首先,文物保护将逐步实现智能化、数字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文物的保护将从传统的物理保护转向智能化的监控和数据化管理。这将使文物保护变得更加高效、精准,并能够减少人为错误和管理疏漏。其次,文物保护的社会化、普及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政府、社会、公众三方的广泛参与,将使得文物保护工作得到更加全面的支持。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公共教育的推动,文物保护将不再是少数人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最后,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文物的长远保护需求,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确保文物能够在长期的历史中得到有效保护,并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但也提供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推动文物保护技术的创新、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文物保护面临的困境,实现文物的可持续保护。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物保护工作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深化,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关靖琳,梁馨之,郑晓婷,等.非遗促文旅业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以阳江风筝为例[J].大众文艺,2025,(03):219-222.DOI: 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5.03.073.
[2]曾云.新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安全管理挑战[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5,(03):110-113.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 2025. 03.027.
[3]茅威.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探析——以泰州兴化地区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5,(03):37-40.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 2025.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