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戏曲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王国辉

哈尔滨市阿城区教育局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戏曲教学,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戏曲融合的实践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并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旨在为提高戏曲融合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文化对中小学生产生了广泛影响,传统戏曲面临着传承困境。在此背景下,将戏曲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中小学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戏曲融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1.经典剧种与曲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和经典曲目。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选择黄梅戏《打猪草》等旋律优美、情节简单易懂的作品;而小学高年级则对现代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洪亮的心》等剧目进行演唱和实践,扮演剧目中的角色进行深度体验和表演;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引入京剧《铡美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进行赏析,这些剧目剧情丰富,音乐表现力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拓展脍炙人口的戏曲和戏剧片段进行欣赏,丰富学生的戏曲知识,充实曲目库存。

2.地方戏曲资源

充分挖掘当地的戏曲资源,将其纳入教学内容。地方戏曲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种类繁多,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如:昆曲、京剧、越剧、川剧等等,龙江剧则是黑龙江省的典型剧目,因此,我们将龙江剧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戏曲文化,学习演唱《秃尾巴老李》《笊篱姑娘》等代表剧目,让学生从小学学习家乡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家乡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1.欣赏教学法

教学中,通过播放戏曲视频、音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戏曲的唱腔、表演、服饰、道具等元素,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戏曲的魅力。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进行讲解和交流,介绍戏曲的基本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京剧《智取威虎山》一曲时,学生根据行当、唱腔特点进行分角色体验表演等,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戏曲艺术;再如学习《卖水》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全面体验“唱、念、做、打”等行当进行普及教学,让所有学生学习剧中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做到人人聆听、人人欣赏、人人感受。

2.体验教学法

戏曲与歌曲不同,往往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让学生亲身参与戏曲表演,体验戏曲的韵味则是实践教学的首选。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戏曲动作、身段,模仿戏曲角色的表情和语气进行演唱。例如,在学习京剧时,教学生走“台步”、“圆场”等基本动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戏曲的理解和感受。而“水袖”的学习则是孩子们喜欢的内容,借助经典的曲目,学习水袖的基本动作“甩、掸、拨、勾、挑、抖、打、扬、撑、冲”,通过练习掌握水袖技巧“出袖,收袖,扬袖,绕袖,撇花,冲袖,搭袖”等等。

3.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戏曲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戏曲学习氛围。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一项“我来做导演”实践作业,小组内有导演、有剧务、有道具、有服装,各负其责,在教室内布置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场景,并且自我学习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剧种背后的故事等等,营造浓厚的戏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戏曲学习文化底蕴和知识内涵。例如,在学习剧目《沙家浜》时,学生布置了场景,简单的茶馆场景、桌子、椅子、茶具等,为学生扮演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为学生表现阿庆嫂等地下工作者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英勇事迹、揭露了胡传魁和刁德一等敌人的丑恶面目和罪恶行径表演提供了前期工作。

(三)教学评价的实施

1.多元化评价主体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综合评价;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学生互评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2.多样化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对戏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创造力等方面。例如,评价学生表演戏曲时,是否有兴趣、参与度、看动作是否规范、唱腔是否准确,还要关注学生的表演是否有情感表达、是否有创新之处。创新推出了“我是校园小戏迷”个人评价手册,“班级戏剧社”他评、互评手册,以及“师徒传承”教师评价,还有校园“戏剧周”“艺术节”等阶段评价和展示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达到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二、戏曲融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一)学生兴趣不足

部分学生对戏曲缺乏了解,认为戏曲节奏缓慢、唱腔难懂,对戏曲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将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改编一些具有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让学生演唱,拉近学生与戏曲的距离;还通过举办戏曲文化讲座、戏曲表演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师资培养还补足以满足中小学校多元教学的需求,因此,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戏曲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难以有效地开展戏曲融合教学。学校则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戏曲培训、邀请戏曲专家进校园指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戏曲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鼓励音乐教师自主学习戏曲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教学资源有限

戏曲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如戏曲视频、教材、乐器等,但目前一些学校的戏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应该加大对戏曲教学资源的投入,购买相关的书籍、音像资料,配备必要的戏曲乐器。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戏曲学习素材。

总之,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戏曲融合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及科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戏曲素养和音乐综合能力。尽管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积极探索解决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就能够让戏曲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做出贡献 。

作者简介:王国辉,哈尔滨市阿城区教育局艺术视导员,声乐高级教师,曾获黑龙江省声乐比赛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指导一等奖,曾于阎维文、郑绪岚等著名艺术家同台演出;多次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作为副主编出版著作《会跳舞的旋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