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合同争议解决机制探析
聂克
湘电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湘潭 411101
作者简介:聂克(1984.7)男,汉族,研究生,三级律师,从事公司法务工作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得到了良好发展,建筑工程数量与规模逐步扩大。即便如此,建筑企业在开展工程施工建设工作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与挑战,其中包括建筑工程合同争议问题,如果此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准确解决,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效率以及成本,还难以保障双方根本权益。正因如此,建筑企业必须做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合同争议问题,建立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合同争议解决机制。对此,如何构建建筑工程合同争议解决机制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工程合同争议的主要内容,其次总结了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最后提出具有实际性与可行性的构建方式,以期为建筑工程合同争议解决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合同;合同争议;解决机制
引言:从建筑工程角度出发,工程合同具有合同金额大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进而产生合同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建设工作情况和双方权益。在此种情况下,要想保障合同双方的声誉和利益不受影响,就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并将工程合同争议解决作为合同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内容,采取有效方式进行解决与处理。身为建筑企业,有必要对传统合同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与调整,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逐步为合同争议解决工作开展提供方法支持与保障,逐步营造出健康稳定的施工环境,为工程建设工作持续开展提供优质服务与帮助。
1.建筑工程合同争议内容分析
对合同争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会发现合同争议也称为合同纠纷,主要内容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双方对合同中某些条例的理解存在差异性或因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的规定,对各自权利、义务以及责任有着不同的主张或要求而引起的争执,争执的产生对合同双方都有着较大影响。下文对合同纠纷内容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第一,合同争议的主体是合同双方,由于双方在权力、责任以及利益等方面存在不同,双方基于自身的权利、责任以及利益而产生的争议[1]。从实际角度出发,争议除了是由于一方或双方自身过错产生的之外,还可能是由于第三方产生的。在后一种情况下,合同中任意一方不可以以第三方为由对抗另一方,否则将会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
第二,合同纠纷产生的具体原因,可能是双方对合同内容理解存在不同。例如,在合同履行期间,双方对合同履行方式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规定理解不同,从而在执行过程中引发争议;也可能是因为一方或双方在履行义务时,未能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导致合同履行质量不高。
第三,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争议也是一种纠纷,纠纷一旦产生都会给双方的声誉、利益以及施工质量带来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需要提前采取方法进行解决和处理。
2.建筑工程合同纠纷解决机制方法分析
2.1和解
和解是建筑工程合同纠纷解决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主要内容是指由建筑工程合同,当事人双方和当事人双方委托的律师出面,双方依据平等自愿的原则,对建筑工程合同争议的合同内容,如施工质量、施工工期以及施工成本等诉求目标以及关注焦点所在,自由充分地进行意识表示,了解和掌握责任是非,在互相谅解和互相退让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解决,保障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得到及时和妥善解决,降低合同纠纷给双方带来的负面影响。
2.2调解
调解与和解同样重要,都是解决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重要手段,在合同纠纷解决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际运用调解方式解决建筑工程合同争议和纠纷时,需要第三方的参加,在第三方的主持下,对争议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实时跟踪,明确事实和是非,最后通过说教的方式,促使合同当事人双方作出合情合理的让步,控制争议进一步扩大,让合同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精准降低争议带来的负面影响[2]。要想保障调解工作有序开展,顺利解决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争议,第三方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工作合理的原则,自觉对工作行为进行管控和约束,通过合理合规合法的方式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压制,从而让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稳步解决合同争议。
2.3争议评审
在解决建筑工程合同争议过程中,可以看到争议评审方式的身影,此种方法在争议解决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从本质角度出发,争议评审是非诉讼性质的调解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样需要第三方人员的参与和指导,并且要投入在争议解决的全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传统解决方式专业性不足和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合理运用此种解决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工程合同争议解决专业性和稳定性,助力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另一方面能够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对促进建筑行业长久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解决工程合同争议期间,如果一方当事人希望运用“争议评审”方式解决争议,就要在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采取争议评审方式解决争议,否则将无法运用此方式。
2.4仲裁
当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建筑工程合同时,如果双方之间签订了仲裁协议,当有纠纷或争议发生时,双方无法通过和解或调解的方式解决争议,而是需要将争议提交到仲裁机构,由机构对争议进行仲裁。在此种情形下,仲裁是解决建筑工程合同争议的最终方式,依据图一流程开展仲裁工作。在实际仲裁过程中,当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需要根据同一争议再次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受理。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仲裁期间出现违规违法行为,仲裁员应回避未回避作出的仲裁书,提高仲裁工作开展的合理性与合规性,全面保障合同当事人双方权益。
2.5诉讼
在现实工作中,如果建筑工程合同双方当事人没有签订仲裁协议,若想解决纠纷和合同争议,就要将诉讼作为解决争议的最终方法[3]。在应用诉讼方式解决建筑工程合同争议时,人民法院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由人民法院审理建筑工程合同案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以及两审终审等制度,在保障解决工作健康稳定开展的基础上,解决建筑工程合同争议,确保合同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不受影响。
3.深入解决建筑工程合同争议问题的具体策略
在执行建筑工程合同过程中,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争议和纠纷,及时采取方法解决争议,可以降低争议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具体解决合同争议时,除了需要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参与和合作之外,建筑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在实际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强化合同管理意识,加强对合同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现实工作中,建筑企业要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深入在法律法规学习方面,认真学习合同签署审查和履约知识,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养成以合同为根本履行义务和权利的意识,形成以法律为途径解决合同争议的习惯。所以,建筑企业要做好自身建设工作,通过增强自身意识与工作能力,保障建筑工程合同争议问题顺利解决。
3.1增强法律意识,为工作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保障思想意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才能为工作落实提供良好条件,保障工作开展方向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建筑工程合同争议解决作为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若想顺利解决合同争议,精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标准性以及严谨性,建筑企业内部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基层人员都要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认真学习和理解合同管理中的法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利用法律武器解决纠纷与争议[4]。要想实现上述目标的解决,合理规范解决合同争议,建筑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发挥自身引领作用,自觉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更好地带领与引领基层人员学习法律知识,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自身之间存在的关联,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确保建筑企业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准确利用法律手段,进一步提高依法落实合同管理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在保护自身权益不受影响的同时,降低建筑工程合同争议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为建筑工程合同执行和落实提供坚实基础。
3.2培养专业型合同管理人才,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合同管理工作与建筑企业其他管理工作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管理工作的管理专业性和系统性更强,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由专业人员负责,通过发挥人才价值和作用,推动合同管理工作标准化与科学化开展。建筑企业要想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实现管理工作开展的目标,将建筑工程合同争议问题降至最低,就要清楚认识到专业人才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手段培养能够胜任合同管理工作的人才,依据图二流程对员工进行调节和调动,逐步降低因专业水平有限或工作输入引起不必要争议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建筑企业要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投入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求行业内的先进人士面向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要对法律法规要求、合作管理专业知识以及管理技能进行讲解,有效提高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在促进管理人员全面发展的同时,满足合同管理能力工作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在实践中可以适当提高合同管理岗位的薪资水平,优化薪资福利,通过此种方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到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并留住专业人才,逐步组建一支专业能力较强且水平较高的合同管理队伍,日益推动管理工作专业开展。
3.3加大合同管理力度,做好事前分析与事中控制工作
对建筑工程合同执行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能发现因合同内容不完整和疏漏造成的合同争议现象时常发生,并且产生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造成上述问题发生的原因在于,大部分合同管理人员当合同纠纷发生时,才进行处理和解决,未能开展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工作,没有将不良因素和潜在风险控制在源头[5]。因此,建筑企业要不断加大合同管理力度,推动合同管理工作向精细化和全过程化方向转变与发展,努力做好事前和事中控制工作,将纠纷和问题降至最低。在实际操作中,业主和承包商在前期签订环节,要对合同内容的严谨性、规范性以及合理性进行检查与审核,在第一时间发现合同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双方要及时进行商讨和解决,规避后续合同纠纷现象的出现。在此之后,借助建筑工程合同双方当事人还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和规范对合同争议进行解决和处理,逐步营造出良好的合同执行环境,在最大限度上将建筑工程合同管控和约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管理现场中,难免会出现合同纠纷和争议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解决,提高合同纠纷解决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促使建筑工程合同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在上述分析中得知,解决合同争议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的解决方式在应用特点和法律效力方面有所差异,所以建筑企业要加强对解决手段的认识与了解,从中选择有利于自身权益和发展的解决方式,从而为工程建设工作深入持续开展和自身企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在具体工作中,建筑企业还要做好意识提升、人才培养以及合同管理等工作,通过上述手段更加准确解决建筑工程合同争议,保障工作全方位深层次开展,日益为建筑行业长效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锋汉.建设工程固定总价合同常见争议及管理建议[J].建筑经济,2024,45(12):44-50.
[2]刘建松.关于建设工程项目合同费用计价争议问题的探讨及管理对策[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3,30(10):106-110.
[3]陈鸣飞.设计合同争议中工程设计和设计优化概念辨析与识别路径建议[J].中国勘察设计,2022,(06):45-47.
[4]魏存仪,史明红,宋辉,等.2020年度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争议焦点及建议[J].建筑,2022,(04):35-40.
[5]张晓峰.《建设工程争议解决100讲》关键点032:无效情形之低于建设成本[J].中国招标,2021,(1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