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构建

作者

杨栩淳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云波小学 云南昆明 650000

新课改明确提出,语文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基本的语文素养。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教师需重新审视教学方法与目标的制定。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奠定语文素养基础、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学科,更应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素养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一、因材施教法

最早提出“因材施教法”的是孔子,孔子弟子三千,注重研究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策略,孔子的学生身份阶层、个人地位、处事方法、行为性格各不相同,因此对教学的针对性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孔子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在学生请教同一个问题时,给予不同的提问者不同的答案,使其能够结合个人的特点去进行问题的解决,这种教育方式契合了学生的实际特点,取得了积极的教育成效。

(一)结合实际制定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同样可以通过“因材施教”法展开探索。如果从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进行举例,面对同一个题材,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和撰写的文章,肯定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展开教学。比如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关注他们的字、词、句、修辞的积累,在最初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不要求他们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因为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即使凑够了字数,内容往往也是质量比较差的。那么教师就可以降低对他们的字数要求,提升对质量的要求,如果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段落来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并且在段落中注重语法、字词的使用,从而保证自己的这一部分作品质量比较高的话,教师也应该积极给予认可。

(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基础比较好、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教师可以采用对其全文结构的指导、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应用、对好词好句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指导,通过规范文章结构、丰富修辞手法、提升文章文采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带动学生的个人成长。从写作教学的差异教学法入手,可以洞察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契合他们的成长需求,结合个人的成长实况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成长,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法

为满足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语文课堂需要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合作探究法是比较优质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结合班内同学的实际情况,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开拓个人的思维,形成较好的合作氛围,共同获得成长。

具体到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这样来发挥教育作用。以《月是故乡的明》这篇课文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充分了解课文的内涵,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随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答案,再在课堂中进行表达和交流。问题如下:

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怎样的童年记忆?

2、“如果只有孤零零的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为什么如此的喜爱月亮?

学生首先进行自主阅读与思考,随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最终由小组代表汇总答案进行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梳理了文本内容,还锻炼了概括与表达能力。例如,某小组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精炼为“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体现出良好的信息整合能力。教师通过提问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增强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合作探究法的具体实践形式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基础上的。这一学习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并且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当合作探究法能够在新课改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发挥作用之际,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就会更加丰富,构建的完整度也会随之提升。对于小学语文的教育要求达成度也会更高。

三、自主学习法

(一)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新课改在关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要求中阐述道:“要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来进行实现。在教师引导、同学沟通的基础上,学生再自己进行思考和学习,对提升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要想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必然是要通过学生的个人思考以及记忆的。教师只能教授学习方法,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占据的地位才是核心置。

(二)提升学生自制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部分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中的学习自制力非常差,不但时常无法集中注意力,而且在学习的完成度方面也做得非常不好,经常需要家长长时间陪伴或者管控。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呢?首先,家长或者教师要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认知能力往往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教师和家长从大局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其次,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对于不足之处展开指导,对于做得好的方面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最后,教师和家长要意识到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并且持续的过程,因此要做好对学生的监督工作,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培养了基础的行为习惯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逐步形成。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面临着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学习内容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利用阅读书籍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除了必要的教材之外,教师需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契合此年龄阶段的课外读物,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学习兴趣之后,会不自觉沉浸到阅读的世界中去,并且也会提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能力和素养都会获得发展。

四、总结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时期,教师的教学方法尤为关键。新课改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理论思考与实践创新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法、合作探究法与自主学习法均经实践检验有效,但实际应用需结合学生具体学情加以调整,避免脱离实际。

教育需在创新中发展,在实践中进步。小学语文教学应兼顾现实与未来,关注学生真实需求。教师可通过持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反思教学行为,积极探索符合新课改理念、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为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琳博. 语文课离不开“家常菜”——谈小学语文教学[J]. 才智. 2017(15).

[2]王兴文. 简析小学语文古诗文情景教学方法[J]. 福建茶叶. 2019(09).

[3]吴峰.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 2019(12).

[4]赵滟. 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助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3).

[5]郭丽芬.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探索[J]. 新课程研究. 2019(25).

作者简介:杨栩淳(1992-),女,汉族,云南泸西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