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福建省电源结构发展与电力市场机制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

马涛

中广核(福建)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3500012

1 引言

福建东临台湾、西接华中、南连粤港澳、北通长三角,是东南沿海的重要枢纽,具备打造为枢纽的地缘优势。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和区域能源安全形势的变化,福建省电力装机和发电量规模持续扩大、清洁低碳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形成清洁能源占据半壁江山、全品类电源协同发展的总体格局。2024 年全省电力装机 8974.65 万千瓦,火电装机占比 43.02% 为主要电源,水电装机占比19.17% ,核电装机占比 14.34% ,风电与太阳能装机合计占比 22.97% 。同时,国家层面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福建省也成为电力市场化建设的重要试点区域。在这一过程中,电源结构发展与电力市场机制建设相互作用:一方面,电源结构的清洁化、多元化为市场机制的形成提供了现实条件;另一方面,电力市场的价格信号与交易机制又引导电源投资方向和运行模式。因此,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案例分析和逻辑推演,揭示福建省电源结构与电力市场机制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政策制定与实践提供参考。

2 福建省电源结构的发展现状

福建省电源结构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火电规模比例逐渐下降;水电受地理条件支撑,占有较大份额;核电建设稳步推进,已成为稳定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装机容量持续增加。福建电网通过两路 1000 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输电线路和两路 500 千伏输电线路与华东电网相连;通过闽粤联网直流换流站配套的两路500 千伏输电线路与广东电网相连。总体来看,福建省电源结构正朝着清洁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 电源结构与电力市场机制的相关性分析

福建省电源结构的演变与电力市场机制的发展呈现出紧密的互动关系。电源结构的调整对电力市场运行产生了直接影响。随着福建水电、核电以及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比例不断提升,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波动性呈现出新的特征。水电和核电等稳定电源在市场中提供了基础电量,使得市场价格整体趋于平稳;而风光电的大规模并网则增加了价格的波动性,对现货市场调度和辅助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水电枯水和光伏出力不足可能同时出现,若没有灵活的调度机制,容易造成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影响供需平衡。

电力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也对电源结构优化起到引导作用。不同电源类型在市场中的盈利能力差异化显现。稳定电源通过容量补偿机制获得较强的投资吸引力,而新能源则依赖绿色电力交易、可再生能源配额和碳交易等政策信号实现价值提升。例如,部分风电和光伏企业通过参与福建绿电交易,既提高了消纳比例,也拓展了收益空间。这种价格信号与政策机制的双重作用,使得新能源投资环境逐渐改善,从而推动电源结构向清洁化方向演变。

此外,电源结构的多元化为市场提供了更多参与主体和灵活调度空间,而市场机制的完善又倒逼行业技术升级。例如,随着福建现货市场试点推进,电源企业必须提高预测精度与运行灵活性,这反过来促使新能源企业加大对储能技术和智能调度系统的投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4 协调发展策略

4.1 加快新能源发展布局,提升系统消纳水平

福建省备火、核、水、风、光等品类齐全的电源结构,单新能源装机占比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实现供需平衡和能源转型,一方面,应加快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沿海资源禀赋;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调节性电源建设,增强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 同时,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实现源网荷储的协同发展,使保障电力供需的同时,逐步成为电力结构的主体。

4.2 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强化价格信号对电源结构的引导作用

电力市场机制对电源投资与运行有着重要的引导功能。福建在中长期交易和现货市场建设方面已有探索,但交易规则和市场深度仍需提升。应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优化现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供需变化和电源特性。例如,积极推动国家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落地落实,推动新能源等多品种电源参与市场,进一步发现现货市场价格。价格信号的有效传递,既有助于引导清洁能源加快发展,也能促进传统电源的合理布局,最终推动电源结构与市场机制的良性互动。

4.3 建立灵活的调度与辅助服务机制,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随着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福建电力系统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为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建立更加灵活的调度机制和完善的辅助服务体系。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鼓励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市场化的系统调节;完善峰谷电价机制,引导用户主动调整用电需求。

5 结论

综上所述,福建省电源结构发展与电力市场机制建设相辅相成。电源清洁化、多元化为市场机制的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而电力市场机制的完善则进一步引导了电源投资与运行方式。福建省应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新能源发展与智能电网建设,完善市场化机制与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电源结构与电力市场的协调发展。二者的良性互动,将进一步推动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实现能源转型和电力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琪瑞,杨知方,李文沅.面向差异化电源成本结构的容量市场机制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24,39(23):7498-7511

[2]梁安邦,刘薇.新能源电力的市场化交易机制优化与电价波动分析[J].农电管理,2025(1):38-40

[3]李令宇,程浩忠,张衡,苑子俊,王峥,陆建忠.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低碳电源规划方法[J].电测与仪表,2025,62(7):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