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李娟
皖滁州市定远县炉桥镇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产物,力求实现深度学习。当前深度学习作为学习科学领域研究前沿,更加注重“情境化”复杂学习研究,重视对认知主体的“人的价值”的追问,学习设计从重视课堂知识容量向课堂知识深度转变,着眼于探讨深度学习如何发生,以此指导深度学习设计,最终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1.深度学习与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概述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深化思维层次、实现能力迁移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内涵在于“理解性学习”与“高阶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领域,深度学习表现为学生不仅掌握数学概念、公式等表层知识,更能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内在逻辑,如学习“分数除法”时,不仅会计算,还能通过实物操作、图形演示理解“除以一个数等于乘它的倒数”的推导原理。其特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主动性,学生能自主提出问题、探索解题思路,而非被动接受知识;二是关联性,能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三是迁移性,能将所学数学知识与方法应用于解决新的实际问题,如用“百分数”知识分析商场折扣、家庭预算等现实场景,真正实现“学懂、弄通、会用”。
2.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2.1 教学目标设定偏差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目标设定,常存在“目标浅层化”与“目标脱节”问题。部分教师将单元教学目标等同于“单课目标的简单叠加”,仅聚焦知识点的掌握,如“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未纳入“理解公式推导逻辑”“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观念”等深度学习所需的高阶目标,导致教学方向偏离深度学习核心。部分教师设定的目标与学生认知水平脱节,要么过度拔高,如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设定“自主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目标,超出学生能力范围;要么过于基础,如对高年级学生仍设定“熟练背诵概念定义”的目标,无法激发深度学习需求。
2.2 教学内容整合不足
教学内容整合不足是制约深度学习落地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为“整合碎片化”与“关联薄弱”。部分教师在单元教学中仅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拼接,未打破单课界限重构知识体系,如“数的认识”单元,仍按 **20 以内数的认识—100 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顺序教学,未将“数的计数单位、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实际应用”等内容跨课整合,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数感。部分教师忽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其他学科的关联整合,如“百分数”单元教学中,仅讲解百分数的计算与读写,未结合“农业产量增长、商品折扣、医疗数据统计”等生活场景,也未关联科学课中的“浓度计算”、语文课中的“数据报道”,使内容脱离学生生活与学习经验,难以触发深度学习所需的情境化思考。
2.3 教学方法选择不当
教学方法选择不当会直接抑制深度学习的发生,常见问题为“方法单一化”与“方法与目标不匹配”。部分教师仍以“讲授法”为主开展单元教学,即使设计探究活动,也多为“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的浅层探究,如“三角形内角和”单元,教师直接演示剪拼实验,学生被动观察,未给予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机会,无法激发深度学习所需的主动思维。部分教师选择的方法与深度学习目标不匹配,如为实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目标,却采用“大量刷题”的方法,忽视对解题思路的分析与反思,导致方法无法支撑目标达成。
3.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对策
3.1 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精准定位教学目标需以“新课标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知识—能力—素养”三维整合的目标体系。结合单元知识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明确单元教学的核心素养落脚点,如“圆柱与圆锥”单元,将目标定位为“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与体积公式(知识),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测量与计算问题(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素养(素养)”,确保目标覆盖深度学习的不同层次。采用“逆向设计”思路,先确定单元教学的高阶目标,再分解为阶段性子目标(如“理解圆柱与长方体的转化关系”“掌握体积公式的推导步骤”),使目标既具挑战性又可逐步达成。
3.2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需从“知识重构、情境关联、跨科融合”三方面入手,为深度学习搭建内容框架。知识重构上,打破单课界限,按“核心概念—知识关联—应用拓展”逻辑重组单元内容,如“方程”单元,以“等量关系”为核心概念,整合“用字母表示数—等量关系寻找—方程建立与求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内容,形成“概念理解—方法掌握—应用实践”的知识链,帮助学生构建系统认知。情境关联上,将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场景、社会热点结合,如“百分数”单元,引入“校园义卖筹款统计”“家乡农产品产量增长分析”等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知识理解,触发深度学习。跨科融合上,挖掘单元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点,如“图形的运动”单元,结合美术课的“图案设计”、体育课的“队列变换”,设计跨学科任务,让学生在多学科视角下理解数学知识,拓展深度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同时确保整合内容聚焦单元重难点,避免无关内容分散学习注意力。
3.3 创新运用教学方法
创新运用教学方法需围绕“激发主动探究、促进思维深化”的目标,构建多元协同的方法体系。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设计贯穿单元的核心探究任务,如“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以“设计简易储物盒”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中自主探究“长方体特征—表面积计算(考虑材料节省)—体积计算(考虑储物空间)”,在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运用“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深度研讨,如“分数应用题”单元,小组合作分析“不同类型分数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差异”“解题思路的优化方法”,通过思维碰撞促进深度学习。引入“可视化工具教学法”,借助思维导图、几何画板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脉络、直观理解抽象概念,如“数的运算”单元,用思维导图呈现“整数、小数、分数运算的关联与区别”,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分数除法的算理”,降低认知难度,支撑深度学习。同时,根据单元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适配方法,如新知识学习阶段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兴趣,知识应用阶段用“项目式学习法”提升能力,确保方法与目标高度匹配,真正推动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结束语:随着深度学习的开展,各个学科从教学氛围设置,到教学内容、方式的选定都有着不断地改进,数学的学习内容从教材逐渐向生活转变,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掌握知识,而且要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生活服务。通过解决现存问题并运用创新对策,有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迈向新高度,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家宁.指向深度学习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1.
[2]王艳.创新教学设计促进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微[J].数学教学通讯,2021,(13):77-78.
[3]邢聪慧.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