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批改的优化实践探索

作者

徐玲

皖滁州市定远县炉桥镇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带动下,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行动起来,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课程改革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素养的改革,而且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方面的改革。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作业评价也要以学生为主,优化作业设计,使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喜爱学习。

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批改现状分析

1.1 设计缺乏层次性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普遍存在“一刀切”问题,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与能力差异,导致作业缺乏层次性。多数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统一,如全班完成同一本练习册的相同页码、相同难度的题目,既无法满足基础薄弱学生对“巩固基础知识点”的需求,也难以让学有余力学生获得“拓展思维、提升能力”的空间。这种缺乏层次性的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发挥作业对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的辅助作用。

1.2 批改方式单一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较为单一,仍以教师“全批全改、书面批注”为主,缺乏灵活多样的批改形式。教师需逐本批改全班几十份作业,不仅工作量大、耗时久,还容易导致批改流于形式,如仅用“√”“×”标注对错,未对错误原因、解题思路进行针对性点评。部分教师为节省时间,甚至采用“学生互批”“组长代批”的方式,但未给予明确的批改标准与指导,导致批改结果准确性低,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作业情况。单一的批改方式还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仅作为“作业提交者”与“结果接收者”,缺乏参与作业评价的机会,难以通过批改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作业批改的育人价值被弱化。

2.优化作业设计与批改的创新思维

2.1 设计趣味性作业

设计趣味性作业需结合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游戏互动相结合,让作业从“枯燥的计算与解题”转变为“有趣的实践与探索”。例如教学“百分数”后,布置“家庭购物小管家”作业,让学生记录周末家庭购物的商品原价、折扣率与实际付款金额,计算节省的费用;教学“图形认识”后,设计“图形拼贴创作”作业,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彩纸拼贴出动物、植物或生活场景,并标注所用图形的名称与特征。还可设计游戏类作业,如“数学口算闯关”“图形寻宝大作战”,通过趣味形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既巩固数学知识,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学习兴趣。

2.2 采用多元批改模式

采用多元批改模式需打破教师“单一主导”的批改格局,构建“教师批改+ 学生自主批改+小组互助批改”相结合的立体批改体系。教师批改聚焦重点与难点,对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创新解题思路进行详细批注,同时抽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面批,针对个体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学生自主批改适用于基础题型,如口算题、简单填空题,教师提供标准答案与批改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批改自己的作业,在批改过程中自我检查、发现错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小组互助批改针对综合性题目,将学生分为小组,成员间相互批改作业,讨论错误原因与解题方法,通过思维碰撞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多元批改模式既能减轻教师负担,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批改效果。

2.3 注重个性化反馈

注重个性化反馈需摒弃“统一化点评”,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与能力差异,提供精准、具体的反馈内容。针对基础薄弱学生,反馈侧重“鼓励与基础指导”,如“这道题的计算步骤很清晰,若能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就更好了,再试一次吧”,肯定其进步的同时指出具体改进方向;针对学有余力学生,反馈侧重“拓展与思维激发”,如“你的解题方法很新颖,试试用另一种思路解决这道题,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鼓励其探索更多解题路径。反馈形式也需多样化,除书面批注外,可采用课堂口头点评、课后单独交流、线上留言等方式,确保反馈能精准触达每个学生,让学生从反馈中获得针对性指导,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真正实现“以反馈促提升”。

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批改优化对策

3.1 构建分层作业体系

构建分层作业体系需以“学生能力差异”为依据,将作业分为基础层、提升层与拓展层三个层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层作业聚焦核心知识点的巩固,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后,基础层作业设计为“直接计算练习+简单应用题”,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与解题步骤;提升层作业侧重知识的灵活应用,设计为“变式计算题 + 稍复杂应用题”,如“将题目中的数字替换为生活场景中的数量,计算结果”,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拓展层作业注重思维拓展,设计为“开放性问题 + 跨学科任务”,如“设计一个‘班级义卖’方案,计算所需物品的总费用与预期收入”,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需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层级,同时鼓励基础薄弱学生逐步尝试提升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宜的作业难度中获得成长。

3.2 运用信息化批改手段

运用信息化批改手段可提升作业批改的效率与精准度,缓解教师批改压力。借助在线作业平台,教师可推送电子作业,平台自动批改客观题,实时生成批改报告,标注学生的错误题型与正确率,教师只需重点批改主观题,节省大量时间。部分平台还具备“错题分析”功能,自动归类学生的错误原因,如“乘法进位遗漏”“单位换算错误”,帮助教师精准把握班级整体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信息化手段还支持“即时反馈”,学生提交作业后可立即查看客观题批改结果与解析,教师也能快速批改主观题并发送反馈,确保反馈及时高效,让学生第一时间纠正错误,提升作业效果。

3.3 建立作业效果评估机制

建立作业效果评估机制需从“作业设计、批改过程、学生反馈”三个维度入手,形成“设计—实施—评估—改进”的闭环。在作业设计维度,通过“学生作业完成率、基础题正确率”评估作业难度是否适宜,若完成率过低、正确率不足,则需调整作业难度;在批改过程维度,通过“教师批改效率、反馈详细度”评估批改质量,确保批改能及时、精准地反映学生问题;在学生反馈维度,通过“作业满意度调查、学生访谈”了解学生对作业内容、批改方式的意见,如“你觉得哪种作业形式更有趣”“你希望教师的反馈更侧重哪些方面”。根据评估结果,教师需及时优化作业设计与批改策略,如调整作业层级难度、改进反馈形式,确保作业设计与批改能持续适配学生需求,真正发挥作业对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和批改,不是一个简单机械性的重复劳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创意的过程。需要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凭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才能够有效设计小学数学的作业和批改,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泉水.基于学习者差异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行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1.

[2]李佳欣.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1.

[3]郑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读写算,2021,(1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