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技术的应用效果及优化路径
李龙
身份证号:3713241996****6112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统建筑施工方式存在施工周期长、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弊端,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装配式技术应运而生。装配式技术是将建筑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一种建筑施工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环保节能等优点,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装配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1.缩短施工周期
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生产,不受施工现场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可以与现场基础施工同时进行。例如,在一些大型商业建筑项目中,预制的梁、柱等构件在工厂提前制作完成,当施工现场基础完工后,这些构件可以立即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这种并行作业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据统计,采用装配式技术的建筑项目,施工周期可缩短 30%-50% 。装配式构件的安装过程相对简单,施工人员只需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拼接和固定,减少了现场湿作业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2.提高工程质量
工厂化预制生产能够对建筑构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在预制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确保构件的尺寸精度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例如,预制墙体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误差可以控制在极小范围内,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墙体抹灰层开裂、空鼓等质量问题。工厂的生产环境相对稳定,能够减少外界因素对构件质量的影响。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对构件进行严格的保护和检查,进一步保证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性。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通病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建筑的整体品质。
3.降低劳动强度
装配式技术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和高空作业的工作量,显著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传统建筑施工中,大量的砌墙、抹灰、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需长时间弯腰、站立和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而装配式建筑将主体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现场仅需进行吊装与拼接,作业更安全高效,大幅减少体力消耗。工厂化生产广泛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如数控钢筋加工线、智能搅拌系统等,实现标准化作业,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工依赖。
二、装配式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标准化程度不高
目前,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不同项目之间的构件通用性较差,导致工厂生产的构件种类繁多,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例如,一些建筑项目的门窗尺寸、墙体厚度等设计各不相同,使得工厂需要为每个项目单独开模生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设计与施工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设计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导致一些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实施。设计标准化程度不高制约了装配式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2.运输成本较大
装配式建筑构件体积大、重量重,运输过程中需配备专用平板车、吊装设备及专业操作人员,进一步推高成本。构件多为异形、超长或超宽设计,运输途中易因颠簸、转向或道路限高发生碰撞与破损,必须加装缓冲垫、固定支架和警示装置,确保安全。运输路线受桥梁承重、隧道尺寸、城市限行等因素制约,常需绕行或夜间运输,增加时间与人力成本。工厂布局集中于城市周边,若项目位于偏远或山区,运输距离延长,燃油、过路费及调度费用显著上升,部分地区运输成本占项目总造价的 20% 至 30% 。高昂且不可控的物流支出,严重制约了装配式建筑在广域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
3.施工人员技能不足
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施工人员缺乏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经验和技能。他们对装配式构件的安装工艺、连接方式等了解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安装不规范、连接不牢固等问题,影响了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施工企业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和教材,导致施工人员的技能提升缓慢。施工人员技能不足成为制约装配式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装配式技术的优化路径
1.加强设计标准化
加强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标准化是提高装配式技术应用水平的关键。设计单位应建立标准化的设计体系,制定统一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图集,并结合地域特点和项目类型进行适度优化。对常见的建筑构件,如梁、柱、板等,制定统一的尺寸规格、连接方式和性能要求,提升构件的通用性、互换性与规模化生产能力。强化设计与施工的协同合作,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掌握装配工艺、吊装条件与节点处理需求,确保设计方案安全、经济且便于实施。全面推广应用 BIM 技术,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共享与一体化管理,提升协同效率、减少错漏碰缺,全面提高设计质量与建造效率。
2.完善运输方案
为降低运输成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规划工厂布局,选择交通便利、靠近主要施工区域的地点建设预制构件生产工厂,减少运输距离。二是优化运输路线,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运输车辆的位置和状态,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拥堵和延误。三是改进运输设备和包装方式,采用专用的运输车辆和防护包装,减少构件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
3.加强施工人员培训
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教材。培训内容应包括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构件安装方法、质量控制要点等方面。例如,通过现场实操培训,让施工人员熟悉装配式构件的安装流程和操作技巧。鼓励施工人员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和竞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技能水平。
结语
装配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劳动强度等。然而,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设计标准化程度不高、运输成本较大、施工人员技能不足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装配式技术的应用水平,需要采取加强设计标准化、完善运输方案、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等优化路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装配式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解决装配式技术应用中的难题,推动建筑行业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实现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林峰.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散装水泥,2025,(02):115-117.
[2]亢志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湖北画报(下半月),2025,(02):90-91.
[3]白维勤.住宅工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河南建材,2024,(08):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