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

王旭

身份证号:50104********071X 831100

1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与特征

1.1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

国有企业党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深刻反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治理模式变迁。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型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国企党建经历从政治导向到经营融合的转变,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企业党建体系。

计划经济时期,国企党建主要承担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功能,以政治学习、思想改造为内容,强调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政治教育确保职工思想与党中央一致,为国家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与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后,国企党建面临市场化转型挑战,逐步从单纯政治教育转向服务生产经营,注重与经营管理结合,通过参与决策、建企业文化、育人才转化政治优势,制度建设加强,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建机制逐步完善。

新时代,数字化浪潮为国企党建带来机遇,其在传承传统基础上探索“智慧党建”,借信息化平台、线上线下活动、大数据提升覆盖面与影响力,增强企业数字时代竞争力。但当前国企党建在新历史条件下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1.2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现实挑战

国有企业党建在新时代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面临的现实挑战仍严峻。当前党建组织活力不足问题较突出,部分企业党组织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方式方法陈旧,难适应企业改革发展新要求;党建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与生产经营结合不紧密,导致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有待提升。

制度执行力偏弱是党建工作的另一重要制约因素。部分国企虽在党建制度建设上制定了完善规章,但执行中存在标准不统一、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党建考核机制还存形式主义、指标量化不足等情况,需结合企业实际优化评价体系,以提升考核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执行力不足直接影响党建工作质量和效果。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与资源投入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党建工作困境。专职党务工作者数量相对不足,综合素质待提高,尤其在复合型党建人才培养上有明显短板;企业对党建资源配置重视不够,经费投入、场地保障等基础条件,难以满足党建工作发展需求。

针对这些现实挑战,国有企业需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激励机制,加强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培训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党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深度融合,为企业绩效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2 党建工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

2.1 党建工作与企业治理的关联

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中具备独特制度优势与组织功能,通过深度嵌入企业治理结构,为提升管理效能和决策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党组织作为企业治理重要主体,不仅承担政治引领职责,更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治理机制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机制创新体现在多层面。董事会层面,将党建要求融入议事规则,确保重大决策符合市场规律且体现党的政策导向,降低决策偏差与投资风险;党组织成员参与董事会,既提供政策解读专业视角,又借集体决策减少个人决策的主观性与随意性,让决策更透明规范,显著提升科学性与可执行性。

监督机制优化是党建促进企业治理效能提升的另一重要路径。党组织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形成与传统监事会监督互补的多层次监督格局,既有效遏制腐败,又通过强化合规管理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其监督聚焦关键岗位人员行为约束与重要业务流程管控,从源头降低经营风险,为企业绩效稳定提升营造良好内部环境。党建与企业治理的深度融合,也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价值理念塑造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2.2 党建工作对企业文化的塑造

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独有的组织优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其通过系统性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为企业文化注入深厚精神内涵,形成兼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党建工作借助红色教育、先进典型选树等多元载体,强化员工价值认同与责任担当。红色教育结合革命传统与企业实际,助员工树立正确三观、深化对企业使命的认知;榜样引领机制挖掘宣传身边典型,营造学先进、争先进氛围,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与创造力。这些活动不仅提升员工思想觉悟,更培养其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度,凝聚强大团队力量。

企业文化的深层价值在于转化为核心竞争力。高度一致的价值观大幅降低企业内部沟通协调成本,减少认知差异引发的内耗,提升组织运行效率;统一文化理念促进跨部门协作,增强团队执行力与创新力,助企业敏锐捕捉市场机遇、快速适应外部变化。党建构建的企业文化,正成为国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文化根基。

3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升企业绩效的路径

3.1 党建工作与企业战略融合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战略的深度融合,是提升企业绩效的核心路径。传统模式下,党建常独立于经营管理体系,“两张皮”现象普遍;而现代管理实践表明,将党建有机嵌入战略管理全过程,能形成党建引领与战略驱动的协同效应,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战略规划阶段,构建党建目标与企业目标协同机制至关重要。企业制定中长期战略时,需将党建目标纳入战略目标体系,确保党建要求与企业发展愿景、经营目标、创新方向高度一致,这一协同体现在目标设定统一、资源配置整体、绩效考核一体三层面:目标设定需同步明确经营目标与党建支撑目标,资源配置需统筹考虑党建需求,避免资源分割与重复投入。

数字化转型为二者融合提供新载体。企业推进数字化时,可将党建元素融入平台建设,构建党建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党建活动与业务流程无缝对接;通过党员先锋岗数字化平台,将党员创新成果、业绩贡献与企业数字化目标关联,形成党建驱动转型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既提升党建实效,又为战略执行提供组织与文化支撑,为制度创新探索创造条件。

3.2 党建工作的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创新是推动党建与企业绩效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传统的党建工作机制往往存在评价标准模糊、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难以有效衔接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求。通过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能够为党建工作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评价依据,确保党建活动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建立党建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是制度创新的核心环节。这一体系需要将党建成效与企业财务指标、经营业绩、管理效率等关键指标建立有机联系,形成量化评价机制。动态评价指标的设计应涵盖党组织建设质量、党员队伍素质提升、党建活动参与度以及对企业决策优化的贡献度等多个维度。通过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企业整体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党建责任与经营责任的统一,促进党建工作从”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

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引入为党建工作制度创新提供了客观公正的监督保障。专业评估机构能够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对党建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独立评估,避免自评自查可能产生的主观偏差。这种机制不仅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也为企业持续改进党建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制度创新的实践应用正逐步形成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的良性互动格局,为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娟.新时代国企党建考核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