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堂的融合策略研究
吴小玲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红金实验学校
一、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内涵与价值
(一)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内涵
项目化学习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其精髓在于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景项目,让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从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种教学法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助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二)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价值
1.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项目化学习提倡要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倡导学生应积极参与、自主管理及主动学习,在项目学习中除了是知识接受者之外,还是主动学习者。因此,项目化学习通常是以问题、任务、挑战等作为驱动力,鼓励与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索、解决等环节中,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或任务中提高自身的自主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深度合作学习
项目化学习此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动,提倡学生应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参与到项目任务中,针对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详细进行分析、讨论及交流,依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数据分析。同时,小组成员还要将自身的观点分享出来,据此共同商讨与制定解决方案。通过此种合作模式,能有效增强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在此环节中加深对彼此的理解与支持,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
3.推动跨学科融合学习
项目式学习的开展,倡导学生应超越以往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在学习中融合多学科思维,将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技能等整合,使学生能采用整体性思维应对学习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能形成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视角。通过此形式,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还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项目化学习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堂的融合策略
(一)提炼主要知识,关注核心概念
项目化学习的关键在于围绕某一核心任务加以展开。在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学科教师必须依据某一核心概念或者重点知识展开教学。在具体的项目化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教师要根据文本教学的内容重点进行总结概括,根据总结概括的内容展开教学。比如,在学习“周长是多少”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周长”这一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周长”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学习,学科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化形式展开教学。学科教师向学生提供多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然后让学生拼成不同的图形。在图形拼成以后,学科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拼成的图形的外表边长进行相应的计算。在学生计算结束后,学科教师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周长”。“周长”就是各个图形闭合的周界长度。这种方式能够将教学内容有效且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周长”概念。
(二)梳理知识体系,深入纵向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是基于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通过对现有知识经验的不断整合、利用、开发,才能够实现对新的知识的获取,才能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对其知识结构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比如,我们现有的小学教学采用年级制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学习不同的知识,下一年级以前一年级的知识点为内容进行学习。随着年级的增加,知识点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科教师要根据某一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延伸,对这一知识点的内容不断完善,最终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学科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开展教学,依据核心概念梳理相应的知识体系,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在该知识点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了解十进制的运算原则,需要重点处理一位数与一位数之间的加减、一位数与两位数相加减、两位数与两位数相加减等相关知识内容。在学科教师梳理好相关知识点内容以后,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如,教师准备两个箱子,箱子里面分别装有一位数和两位数。教师随机抽取数字进行加减,各个小组利用手中的笔写出相应的答案。教师抽出“15”和“5”,学生需要给出答案“10”和“20”。学生要在 15 秒内给出答案,最后看哪个小组反应速度和计算速度最快,正确率最高。经过不断练习之后,学科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加减法”的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自主对“加减法”的框架进行相应的调整,促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对相应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三)优化学习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项目化学习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注重让学生通过相应的实践经验进行知识的积累,然后对知识进行抽象的总结和概括,最终从项目活动中实现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因此,从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形态来看,其注重的是让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来进行相应的探究,依托现有的知识经验内容对问题加以解决。在问题的解决中实现知识内容的迁移和掌握,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科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组织和动员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设定问题、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学科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教学。学科教师可以事先设定某一调查项目,让学生对某月的晴天、阴天、雨天等天气情况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调查。在总结调查中,学科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分工合作,分类对天气情况进行相应的数据记录,制作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在项目化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依据对条形统计图这一概念知识的理解来对其进行具体化的运用。通过对相应知识内容的运用,学生能够有效地强化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思维得到了有效强化。
综上所述,基于综合实践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还能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与核心素养,促使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基于此模式下,对小学数学进行改革,真正将小学数学的最大化效果发挥出来,打造出高质量课堂。
参考文献
[1] 孙敏敏. 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与有效应用[J]. 智力,2023,(12):107-110.
[2]蒋励青.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与应用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2,(1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