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
树洋
江苏经天纬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探讨了工程造价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方法,包括初始风险清单法、专家评估法、SWOT分析法及数据挖掘技术等风险识别方法,以及概率分析法、现场观察法、投入产出法等风险评估方法。同时,提出了工程造价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如重视设计变更和材料签证管理、建立风险管理计划、强化合同管理等,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风险。
关键词:工程造价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管理计划;合同管理
引言: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造价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为了有效控制这些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必须对工程造价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文旨在探讨工程造价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方法,以及提出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为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工程造价风险识别的方法
初始风险清单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方法。它通过列举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以识别工程造价风险。在进行风险清单的制定时,可以将风险按照影响范围、概率、影响程度等进行分类。例如,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施工进度延误、材料价格波动等,而这些风险可能对工程造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专家评估法是基于专家经验和判断进行工程造价风险识别的方法。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潜在的风险因素。专家评估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专家评估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利用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来确定风险因素,但其局限性在于专家的主观判断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SWOT分析法,又称SWOT矩阵,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可协助组织辨识内部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机会与威胁。此方法在工程造价风险识别中亦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广泛收集项目相关信息,深入分析这些信息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如原材料价格、政策变动等,最终通过分析确定潜在风险事件,如成本超支、工期延误等,为后续风险评估和应对提供依据。数据挖掘技术作为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能有效从海量数据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在工程造价风险识别领域,该技术可揭示潜在风险模式,进而提升风险管理的效能与精确度。通过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和模式评估等步骤,可以实现对工程造价风险的精准预测。
二、工程造价风险评估的方法
概率分析法通过研究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发生不同变动幅度的概率分布及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对项目可行性和风险性以及方案优劣作出判断。其实施步骤包括列出各种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设想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发生的情况,确定各种情况产生的可能性,然后对工程造价进行风险评估。现场观察法通过对施工现场环境的查勘,查找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把现场工时、材料消耗情况和施工组织技术条件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察分析,确定最优的施工工序和方法,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材料、人工和机械设备消耗。此方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投入产出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工程项目的投入和产出情况,从而确定潜在风险的方法。它通过评估各项投入的成本和风险,以及项目所能产生的效益和回报,来判断工程造价风险的可能性和程度。投入产出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直观地反映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情况,但其局限性在于对投入和产出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三、工程造价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3.1 重视设计变更和材料签证管理引起的价格波动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和材料签证管理是引发工程造价风险的重要因素。由于建筑材料在不同地区价格存在较大的偏差,且受建材市场供需关系、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材料价格往往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将直接导致工程造价的失控,进而对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风险,项目团队必须高度重视设计变更和材料签证管理。首先,在设计阶段,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避免因设计变更而引发的材料替换、施工调整等额外成本。为此,项目团队应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协作,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在材料签证管理方面,项目团队应建立严格的签证流程和管理制度。对于每一种材料的采购、验收、使用等环节,都应进行详细记录和签证,确保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和可控性。同时,项目团队还应加强对材料市场的调研和监测,及时掌握材料价格动态,以便在签证过程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项目团队还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设计变更和材料签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材料价格数据库,实现材料价格的实时更新和查询;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项目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设计变更和材料签证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3.2 建立风险管理计划
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计划构成了项目团队防范和控制工程造价风险的基石,它涵盖了从风险识别到监控的全方位流程,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计划的起点。项目团队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如头脑风暴、德尔菲法、检查表等,系统地梳理出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所有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源于市场环境、设计变更、施工条件、材料价格波动等多个方面。接下来是风险分析,即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深入剖析,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这一步骤有助于项目团队确定哪些风险是需要优先关注的,哪些风险可以通过常规措施进行管理。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项目团队需要进行风险评价,根据风险的严重性和可控性,对风险进行分类和排序,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可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等。制定了风险应对策略后,项目团队还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监控风险情况。这包括定期回顾风险管理计划,检查风险应对策略的执行效果,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应对策略。通过持续的监控和调整,项目团队可以确保工程造价风险始终在可控范围内。
3.3 强化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在控制工程造价风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完善、严谨的合同不仅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石,更是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的重要工具。因此,项目团队必须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工作,从合同的起草、签订到执行,都需要严格把控,确保合同条款的明确性、可执行性和合规性。在合同签订前,项目团队应进行全面的合同风险评估。这包括对合同条款的逐一审查,确保其表述清晰、无歧义,能够准确反映各方的真实意图。同时,要明确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处理方式和争议解决机制,为合同的顺利执行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应考虑合同条款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预留足够的调整空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更和突发情况,从而降低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合同签订后,项目团队需建立有效的合同执行监控机制。这包括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确保各方严格按约履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通过对比实际执行情况与合同条款,可以评估合同执行的效果,对于未达到预期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调整,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团队还应加强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预测和预警。通过对市场环境、政策法规、项目进展等多方面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损失。项目团队还应注重合同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确保合同资料完整、准确、可追溯。这不仅有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更为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提供了有力依据,有助于维护项目团队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风险识别、评估与防范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通过科学的风险识别方法、严谨的风险评估流程以及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项目团队可以显著降低工程造价风险,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实现预期经济效益。未来,应继续探索和创新风险管理方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程项目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晓辉,李浩然.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建筑经济,2018,39(5):48-52.
[2]刘伟,王彦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工程造价风险分析与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9,35(2):78-82.
[3]陈瑞祥,赵宇.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项目管理,2020,41(3):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