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业物联网在钢铁行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汤超

宝信软件(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243000

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钢铁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工业物联网的兴起,为钢铁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钢铁生产中的各个孤岛,使设备、数据、人员得以高效协同。IIoT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钢铁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深入探究工业物联网在钢铁行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剖析IIoT在钢铁行业的落地实践,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借鉴。

一、工业物联网在钢铁行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1.1 智能监控系统的构建与设备运维优化

在钢铁生产中,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工业物联网通过在设备上部署大量传感器,构建起全方位的智能监控系统。这些传感器如同设备的“神经末梢”,实时感知温度、压力、振动等关键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或本地服务器。一旦参数异常,系统迅速发出警报,精准定位故障位置,维护人员可提前介入,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生产中断。长期积累的数据还能绘制设备健康画像,预测维护周期,实现从被动维修到预防性维护的转变,大幅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设备寿命,为连续稳定的钢铁生产筑牢根基。

1.2 数据分析驱动的生产流程优化

工业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是钢铁生产的“宝藏”。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可深入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生产规律。在能源消耗方面,通过分析各生产环节的能耗数据,精准找出高耗能点,针对性地优化工艺参数,实现节能减排。生产节奏上,依据市场需求和订单情况,实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资源高效利用,缩短生产周期。质量控制环节,实时监测关键参数,一旦数据波动,即时调整,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减少次品率。这种基于数据的精准调控,让钢铁生产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话语权。

1.3 协同管理平台的搭建与资源配置优化

钢铁行业生产管理涉及多部门、多环节,信息流通不畅常导致协同困难。工业物联网搭建的协同管理平台打破这一僵局,将生产、销售、物流、设备维护等数据集成于同一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生产部门依销售订单灵活调整计划,物流部门精准安排原材料采购与产品运输,设备维护团队提前筹备维护工作,各部门协同作业,宛如精密运转的机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助力钢铁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灵活应变。

二、工业物联网在钢铁行业生产管理中的实践效果

2.1 提升生产效率与降低成本

工业物联网为钢铁生产插上智能化翅膀,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自动化设备精准协同,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失误率;生产流程优化,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某钢铁企业引入IIoT后,炼铁高炉实现自动化控制,燃料消耗降低 10% ,生产效率提升 15% ,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同时,智能监控系统精准预警设备故障,减少停机时间,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为企业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2.2 提高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产品质量是钢铁企业的生命线。工业物联网通过数据分析实现质量精准管控。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关键参数,一旦异常即时调整,确保产品质量稳定。高质量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IIoT助力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满足个性化需求,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某企业借助IIoT优化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次品率大幅下降,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3 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工业物联网是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它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局限,实现生产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优化能耗,助力企业节能减排,践行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还契合国家绿色发展要求,推动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某企业通过IIoT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能源消耗降低 20% ,碳排放减少 15% ,成为行业绿色转型典范,引领钢铁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三、工业物联网在钢铁行业生产管理中的挑战与对策

3.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工业物联网时代,钢铁企业数据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生产数据关乎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黑客攻击、内部人员违规操作、数据存储与传输漏洞等,都可能引发数据泄露。为应对这一挑战,企业需构建坚固的数据安全防线。采用先进加密技术,对数据存储与传输全程加密;实施严格访问控制,按需分配权限,防止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丢失可恢复。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使用流程,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全方位守护企业数据安全。

3.2 技术标准不统一与系统集成困难

工业物联网领域技术标准尚不统一,不同厂商设备与系统兼容性差,给钢铁企业系统集成带来巨大难题。设备接口、通信协议、数据格式各异,集成时需大量适配工作,成本高、周期长。为破解此困境,企业应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统一标准落地。在设备选型与系统建设时,优先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降低集成难度。与专业系统集成商深度合作,借助其技术实力与经验,攻克集成难题,确保工业物联网系统高效稳定运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铺平道路。

3.3 复合型人才短缺与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工业物联网融合钢铁生产与信息技术,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然而,钢铁行业此类人才匮乏,人才培养体系滞后。现有人才多偏向单一领域,缺乏跨学科知识与技能。为缓解人才短缺,企业需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设立实习基地与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提升员工跨领域知识与技能。同时,完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鼓励员工自主学习,为工业物联网应用与钢铁行业升级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四、结语

工业物联网在钢铁行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犹如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为钢铁企业带来生产效率飞跃、成本大幅降低、产品质量显著提升等诸多利好,有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但数据安全、技术标准、人才短缺等挑战不容小觑。未来,钢铁企业需持续强化数据安全防护,积极参与并推动技术标准统一,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智能化生产新时代,让工业物联网成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制造业升级贡献钢铁力量。

参考文献

[1]肖裕君,高帆,李洪元.在线监测及工业物联网在设备智能运维平台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1,(05):268-269.

[2]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钢铁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冶金管理,2021,(04):33-37.

[3]陈龄龙,管强,余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平台设计与实践[J].冶金自动化,2022,46(S1):275-278.